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返回目錄

早期社會不存在所有制

早期社會是否存在所有制,這個問題向來為人們所忽視,似乎不言自明,只能有一個肯定的答案:人一經產生就存在著所有制。通過前述分析,我們已經知道,所有制并非人與物之間的關系,而是物質生產中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物化表現,如恩格斯所說:“經濟學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可是這些關系總是同物結合著,并且作為物出現。”(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33頁。)因此,所有制有兩個必需的要素:一、它必須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二、它的實現必須以生產資料這種物作為中介或表現實體。當然,自人產生伊始,就存在著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但它是否一開始就與生產資料結合在一起,以物作為中介或表現實體呢?自人產生伊始,人就必須與一定的生產資料發生關系,但是這個物是否是人們之間社會關系的實現中介或表現實體呢?讓我們先看看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樣論述的。

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看來,人類最早的社會關系是婚姻、血族的關系,即人自身生產關系,而并非經濟的關系,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的實現不需要以生產資料作為中介。因此,這個時期不可能存在所有制。

早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就指出:“人和人之間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關系是男女之間的關系。在這種自然的、類的關系中,人同自然界的關系直接就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而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直接就是人同自然界的關系,就是他自己的自然的規定。”(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9頁。)這就是說,人與人之間最早的社會關系是男女之間的關系,也即婚姻與血族關系,它同時是人和自然界的關系,是人的自然規定。一年以后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將這個思想進一步明確化:“家庭(即“夫妻之間的關系,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引者注)起初是唯一的社會關系(著重號為引者所加),后來,當需要的增長產生了新的社會關系,而人口的增多又產生了新的需要的時候,家庭便成為從屬的關系了。”(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2頁。)這里是說,最初使社會得以構成的社會關系只有婚姻與血族的關系,它是唯一的社會關系,其他社會關系如經濟關系等等是后來才產生的。十多年以后,馬克思在其“一生的黃金時代的研究成果”(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46頁。)政治經濟學手稿中,又重申了這個觀點。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說:“黑格爾論法哲學,是從主體的最簡單的法的關系即占有開始的,這是對的。但是,在家庭或主奴關系這些具體得多的關系之前,占有并不存在。”(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頁。)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草稿)》(以下簡稱《手稿》)中,馬克思又說:“部落共同體,即天然的共同體,并不是共同占有和利用土地的結果,而是其前提。”“這些前提本身并不是勞動的產物,而是表現為勞動的自然的或神授的前提。”作為勞動前提的這種自然形成的共同體,是“家庭和擴大成為部落的家庭,或通過家庭之間互相通婚[而組成部落——《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編者所加],或部落的聯合。”(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72頁。)最早的社會有機體部落共同體由婚姻血族關系聯結而成,它是占有土地的前提,經濟關系例如部落共同體成員共同占有土地的這種關系,則是后來才產生的,此時它并非是使社會得以構成的因素。既然以生產資料為中介的社會關系尚未產生,所有制當然無從談起。又過了二十多年,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恩格斯明確提出了“以血族關系為基礎的社會結構”的概念,他說:“勞動愈不發展,勞動產品的數量、從而社會的財富愈受限制,社會制度就愈在較大程度上受血族關系的支配”,“以血族關系為基礎的這種社會結構”(著重號系引者所加),“由于新形成的社會各階級的沖突而被炸毀。”(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0頁。)由上述可見,馬克思、恩格斯一貫認為,在階級沖突產生之前,作為社會構成基礎的唯一的社會關系是婚姻與血族的關系,即人自身生產關系,而不是經濟的關系,因此,這個時期當然無法存在所有制。

那么,這個時期人與作為生產物質條件的自然界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呢?馬克思對此作過許多論述。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他說:“自然界,……是人的無機的身體,……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不斷交往的、人的身體。”(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5頁。)他把此時的自然界直接規定為人的組成部分,人的無機的身體,認為人與自然界是直接的統一體。他又說:“異化勞動從人那里奪去了他的生產的對象,……奪走了他的無機的身體即自然界。”(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頁。)也就是說,在異化勞動產生之前,人與生產條件之間只是人同自然界的關系,等到異化勞動開始剝奪了一部分人的無機身體的時候,在生產物質條件上才開始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內容。在《手稿》中,馬克思又作了闡述:“正像勞動的主體是自然的個人,是自然存在一樣,他的勞動的第一個客觀條件表現為自然,土地,表現為他的無機體,而且還是這種作為主體的無機自然。”(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7頁。)這時的生產條件只是人的組成部分,還不反映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因而還不可能具有所有制的內容。

由于以上原因,馬克思曾明確提出早期社會不存在所有制的觀點。在《手稿》中,馬克思批判了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在所有權問題上的錯誤觀點,說:“所有現代的經濟學家,……都把個人自己的勞動說成最初的所有權依據”,于是,他們就導致出一個奇怪的結果,“所有權的基本規律不得不被搬到還沒有所有權的那個時代去。”(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64頁。)這就是說,人的勞動并非導致所有權產生的直接原因,而歷史上也曾有過還不存在所有權的時代。可見,馬克思認為早期的社會形態中并不存在所有制。不僅如此,馬克思還談到了將來社會中所有制的消亡問題,他說:“從一個較高級的社會經濟形態的角度來看,個別人對土地的私有權,……是十分荒謬的。甚至整個社會,一個民族,以至一切同時存在的社會加在一起,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875頁。)土地失去了所有者,便不再反映出所有制關系,不再是所有制的實現物。土地是這樣,土地以外的生產資料也可以這樣。我們對馬克思思想的這種理解還有一個旁證。1895年,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在獻給恩格斯的《財產及其起源》一書中,也多次談到了人類社會早期階段并不存在所有制,他說:至今還有野蠻部落“一點也不知道什么是土地所有制(不論是個人的或集體的)”;“關于建立獵場的公有制——土地所有制的第一種形態,他們連想都沒有想過”;“‘誰有土地,誰就要打仗’這句封建時代的諺語還在野蠻時代和公有制產生時代就被證實了。”(著重號為引者所加)(拉法格:《財產及其起源》,三聯書店1962年版,第35、51、52頁。)恩格斯讀過這部著作后,雖對其中個別問題提出了不同意見,但對上述觀點并無異議(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34~436頁。)

綜上所述,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看來,最早的唯一的社會關系是婚姻與血族的關系,所有制等經濟關系是后來才產生的,而生產的物質條件自然界起初直接就是人的組成部分,是人的無機體,在它上面并不表現出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也就是說,在早期人類社會中,人的物質生產活動是人的直接存在形式,一個人在現實的物質生產活動中與相應的自然界直接統一為一體,這樣才成為一個現實的人。由于這時人的存在由兩部分即作為有機體的人本身和作為無機體的相應自然界而組成,因此,人的物質生產活動只是人自身的運動形式之一,它并不成為當時具體的社會的構成依據。早期社會的形成首先在于人在自身生產中所必然結成的關系,即婚姻與血族的關系,這種關系將個人聯結起來構成具體的社會,而這種社會的存在又將作為個人存在形式的物質生產活動聯結成為社會的物質生產活動,在這個聯結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直接就是婚姻與血族的關系,它不需要以任何生產資料為中介,因而社會的經濟關系還不存在,使個人的物質生產活動轉化為社會的物質生產活動的社會職能由人自身生產關系來執行,因此,婚姻與血族的關系就成為早期社會唯一的社會關系,成為社會結構的基礎。在這樣的社會之中,所有制當然還不能產生。

返回目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韶关市| 根河市| 临沭县| 大关县| 边坝县| 襄樊市| 水城县| 台山市| 黑水县| 辰溪县| 八宿县| 崇明县| 富平县| 绥芬河市| 句容市| 昌都县| 凤庆县| 临清市| 云龙县| 黔西县| 新晃| 安新县| 尤溪县| 奉贤区| 杨浦区| 大名县| 凌海市| 汤原县| 汽车| 遵化市| 新营市| 松溪县| 精河县| 桐城市| 新源县| 淳化县| 泰和县| 柳州市| 邵东县| 凭祥市| 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