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返回目錄

兩個概念——“使用”與“所有”

人是一個兩重性的存在。人要生存,就要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這表現了人同自然界的對立統一關系。而人要從事生產,又必須和其他人發生一定的社會關系,結成各種各樣的社會實體,這表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由人所組成的社會,同樣帶有這種兩重性。一方面,社會必須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生產活動,同自然界發生關系,另一方面,社會又必須具有一定的內部結構,即一定的社會關系。有了這兩方面的內容,社會才能存在。一定的生產資料,由于它是與人、與社會發生著確定關系的物,因而在一定條件下,它也帶有兩重性。

一定的生產資料,首先是人“使用”的對象。人們通過對它的“使用”,進行物質生產,提供維持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物質資料。在這里,它作為一定的物,是人與自然界關系的具體體現者。其次,在一定條件下,它又是人“所有”的對象。人們通過對它的“所有”,以其作為中介,相互間發生一定的物質生產關系,從而把人們聯結成社會整體,去從事社會性的物質生產。在這里,它又成為人與人社會關系的體現者。

這樣,一定的人對一定的生產資料就有著兩重關系,一是“使用”,一是“所有”。使用,是指人們實際地利用著某些生產資料進行物質生產,由此從自然界得到相應的物質生產品。它并不涉及是否通過相關的生產資料及生產品與他人發生了社會關系。因此,所謂“使用”,實際上是人們物質生產活動的同義語!八小保瑒t是指相關的人們相對于一定的生產資料存在著某種社會差別,由此在物上存在和表現出一定的社會關系。更具體地說,“所有”是指一定的生產資料成為一定的個人、家庭、集體或群體的意志專有領域,排斥未經所有者同意的他人的“使用”。它包含著針對一定的生產資料而與他人發生矛盾,需要從法律上(有形的或無形的、成文的或習慣的等等)加以確定的內容。至于所有者是否實際地“使用”了這些生產資料,在這里沒有意義。馬克思曾嚴格地區別了生產資料的這種兩重性,他說:“勞動本身,就它作為有目的的生產活動這個簡單的規定性而言,不是同具有社會形式規定性的生產資料發生關系,而是同作為物質實體、作為勞動材料和勞動資料的生產資料發生關系!(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32頁。)

一定的生產資料要成為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表現物,就必然是這種社會關系得以實現的中介物,它使與其發生關系的人們之間產生某種差別,也就是一定的排他性。如果沒有這種差別,一切人對這個物地位相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實現就不需要以這個物作為中介,它不可能體現社會關系,因而也不可能成為“所有”的對象。例如在一般情況下,空氣不可能成為“所有”的對象,盡管對于人類生活和物質生產來說,空氣都是必需的自然物,是極其重要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但由于它的特殊性質,人在它面前不可能產生差別,即不可能產生排他性,因而它不可能成為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中介或表現實體。當然,這種排他性是相對的,在一定的生產資料上既能表現某些人之間的差別,也可以表現某些人之間的無差別。被一個社會集團“所有”的一定生產資料,通過對他人的排斥,一方面表現了該集團與他人的不同社會位置,實現了其間的一定社會關系,實現了一定的所有制;一方面又相對于集團外的他人,表現了該集團內部不同個人的相同社會位置,從而也實現了其間的社會關系,實現了一定的所有制。如果沒有排他性,物不僅不可能表現集團與他人之間有差別的社會關系,也無法表現集團內部個人之間無差別的社會關系,某個集團內部人與人之間相對于一定的生產資料所呈現的相同社會位置,必須以對外的排斥、即與外人社會位置不同為條件,否則便無法存在,就像沒有“上”作為參照系,便不可能有“下”一樣。

顯然,排他性是“所有”的前提和基礎。馬克思在分析土地所有權問題時說:“土地所有權的前提是,一些人壟斷一定量的土地,把它作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從自己個人意志的領域。”在這段話的腳注中,馬克思還批判了黑格爾認為私有權是人作為人格對于自然界的關系、是人對一切物的絕對占有權的觀點,指出,這種私有權只是“一種確定的社會關系”(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695頁。)。馬克思在談到最早產生的所有權時也說:“某一個共同體,在它把生產的自然條件當作自己的東西來對待時,會碰到的唯一障礙,就是業已把這些條件當作自己的無機體而加以占據的另一共同體。因此戰爭就是每一個這種自然形成的共同體的最原始的工作之一,既用以保護財產,又用以獲得財產!(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90頁。)

與“所有”類似的一個較重要概念是“占有”。羅馬法這樣規定了“占有”與“所有”的不同:“占有”是對于物的事實上的管領,是一種事實關系,而不是權利;“所有”則是個權利問題、法律問題,是所有者依據法律而對一定物的絕對支配和處分。就反映對于一定物的排他性社會關系來說,羅馬法中的“占有”與“所有”并沒有什么差別,它們反映的是同一社會現象,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反映了同一社會現象的不同發展階段。這是因為,法律是一定社會關系的反映,在成形法律還未顧及的某些范圍,或在法律尚未明確、完整確立起來的遠古時代,暴力、強制就是實際的法律。馬克思說過:“強權也是一種法權,而且強者的法權也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于他們的‘法治國家’中!(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738頁。)如果說這兩個概念有什么差別的話,“占有”更多注意了其現實存在狀況,而“所有”則更多注意了社會法律觀念對這種社會現象的反映。正如馬克思所說:“私有財產的真正基礎,即占有,是一個事實,是不可解釋的事實,而不是權利。只是由于社會賦予實際占有以法律的規定,實際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質,才具有私有財產的性質!(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82頁。)

“使用”和“所有”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在一定條件下,一個會成為另一個存在的前提,考察其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可以加深我們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但是它們畢竟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對于“使用”的理解,可以從考察人類征服自然的歷史中得到,對于“所有”的理解,則可以從考察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中得到。只要有人存在,就有“使用”存在,這毋需說明。而“所有”,只有在人們針對一定的生產資料產生了一定的排他性活動之后,才能存在。顯然,從原始的狀態說,“使用”是“所有”的前提,如果人們還沒有“使用”一定的生產資料,針對這些生產資料的排他性活動則無從產生。在階級社會里,“所有”又成為“使用”的前提,任何一個“使用”事實的存在,或者“使用”者同時就是“所有”者,他的“使用”必須在現實的排他性活動條件下方能實現,或者“使用”者沒有所有權,他必須為其“使用”付出某些代價,如交納地租,作為對所有者權利的承認。

返回目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春市| 唐海县| 永城市| 嘉峪关市| 微山县| 唐海县| 淄博市| 策勒县| 高州市| 旺苍县| 郎溪县| 沾化县| 烟台市| 平原县| 沈丘县| 资讯 | 星子县| 平泉县| 通化县| 天门市| 从江县| 榕江县| 司法| 邹平县| 乡城县| 隆安县| 邵阳县| 准格尔旗| 榆社县| 红桥区| 晋城| 灌阳县| 拜泉县| 芦溪县| 塔城市| 全州县| 兴仁县| 开远市| 缙云县| 法库县| 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