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gx.gif (2967 bytes)

奇形怪狀

《論語今解·為政第二》 衛君翰

0010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子貢向孔子請問君子之道。孔子說:先去實踐自己想要說的話,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說出來。

    本章有兩個明顯的重點:一是“言”,另一是“行”;以及一個隱藏的重點:“義”。

    就“言”的角度來看則有三個須注意的地方:

    1.簡單地說,本章之意就是君子要先做才說,也可用慎言二字來概括。
    

    2.本章屬于“兩端四角”啟發式教學。慎言不過是成為君子的條件之一,并非僅僅做到慎言即為君子。

    3.慎言也就是讱,愛之于言即為讱,讱也是構成仁的眾德之一。

    顏淵篇,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謂之仁矣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讱乎(司馬牛向孔子請問仁。孔子說:行仁的人講話十分謹慎。司馬牛又問:講話謹慎就能算是仁了嗎?孔子說:這可是很難做到的,一般人講話是很難做到十分謹慎的)。“為之難,言之得無讱乎”另有一解:因為知道要實踐自己每一句話是很難的,所以講話一定得要謹慎。此章亦屬于“兩端四角”啟發式教學,指明了讱也是構成仁的眾德之一。

    論語之中亦有其它三章言及慎言是成為君子的條件之一:

    學而篇,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子說:君子不會致力于飲食及居住環境上追求安飽,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謹慎地說話,又能主動地向志向行為高尚的人請求教導指正,這樣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的人了)。此章先前已有詳細討論,請參見《論語今解·學而第一》0014。

    里仁篇,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說:君子必須要能謹慎地說話,而勤勉地做事)。

    憲問篇,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孔子說:君子以說得多做得少為恥辱)。

    論語之中另有幾章也有慎言的意思。里仁篇,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前賢說話時,不會輕易出口。這是因為他們以自己來不及做到所說的話為恥)。憲問篇,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孔子說:隨便開口又不覺慚愧的,做起來一定不容易)。

    就“行”的角度來看,雖然為政篇本章主要在陳述“慎言”的重要,但是“行”則是做為“言”的取舍標準:能做到的才說它,做不到的就不要說。所以“行”也是本章重點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多次提及仁與其中的眾德,系以義為指導節制的原則。合于義指導節制的德,才是美德;合于義指導節制的仁,才是真正的仁。因此言與慎言也應當符合義的要求,才能成為君子所須的美德。而這里所謂“能做到的才說它,做不到的就不要說”也正是一種義的表現。

    事實上論語中對于行的強調也不少:
除前述兩章外,還有學而篇,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里仁篇,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除慎言之外兼提及“行”(“敏于事”、“敏于行”)。尚有以下兩章應予注意一下:憲問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孔子說:有德之人一定能說出有價值、有道理的話,但是能說出有價值、有道理的話的人,卻不一定為有德之人)。有德之人之所以有言,是來自于德的體驗與實踐,這種體驗與實踐也一定含有行的成份。陽貨篇,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說:我不想再說話了。子貢問:老師如果不再說話了,那我等學生要憑借什么來繼續得到教誨呢?孔子回答說:你可曾聽見天說過了什么話嗎?四季不是還是照樣地運行?萬物照樣地生長嗎?天到底說過了什么話嗎)?這章主旨應在說明:下學何以能上達。但也有點強調除了言詞之外,行為的觀察甚至可能更為重要。

    至于“義”的方面,除了前段所言“能做到的才說它,做不到的就不要說”也是一種義的表現之外,論語之中也有一些章節談論到慎言和義的關系:

    為政篇,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子張向孔子請問如何才可以求得官位俸給。孔子說:一方面盡量多聽看各種言論,把有疑問的放在一旁,只謹慎地說那些自己有把握的,如此比較不會引起別人的責難;另一方面則盡量多觀察各種行為,把有不妥的放在一旁,只謹慎地做那些自己有把握的,如此自己比較不會后悔。講話很少引來責難,做事又少有后悔,官位俸給自然就不是問題了)。在此章里我們可以看出:知(多聞、多見)也是慎言甚至是慎行的基礎之一。而以前也曾提過義的基始即是知,在知(多聞、多見)之后,經過篩選才形成慎言慎行的標準。這個篩選的機制在此雖未言明,但是應該不難看出就是義;而這整個過程(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多見闕殆,慎行其余)也還是一個義的表現。

    季氏篇,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孔子說:侍奉君子時,有三種容易犯的過失:在不該說話的時候說了話,就是過于急躁;在應該說話的時候不說話,就是有所隱瞞;沒有注意君子的神色反應之下便輕易開口,那就像盲者一般瞎了眼)。此章指出除了行之外,時機也是言的標準,而這三種不同時機的選擇不也正是義嗎?

    憲問篇,時然后言,人不厭其言(在適當的時后才說話,所以別人不討厭他說話)。此章與上一章相似,也是指出時機的選擇(也就是義)也是言的標準之一。

    衛靈公篇,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孔子說: 一群人整天相處相處在一起,說的盡是些不合宜的話,又喜歡賣弄小聰明,像這樣的人實在很難走上人生正途)。此章是一個反面的例子,說明了言如果不能合義可能會帶來的害處。

    經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的結論如下:知、行與時機,經過義的篩選,形成了言的標準,在此標準之下所的言即是讱(慎言),而這樣的讱(確定的才講、做得到的才講、時機對了才講)即是構成仁的美德之一,也是君子應俱備的一種條件。

 

 



網站簡介 | 網站導航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招聘專才 | 幫助信息

版權所有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峡县| 拉孜县| 抚顺县| 习水县| 应用必备| 定陶县| 中阳县| 岑溪市| 莎车县| 锡林郭勒盟| 黔西| 鄂伦春自治旗| 新源县| 营口市| 泾川县| 博兴县| 东辽县| 宜兴市| 开封市| 巴林右旗| 土默特右旗| 凤阳县| 韶山市| 谷城县| 朔州市| 辽中县| 东兴市| 德惠市| 马尔康县| 宝清县| 常德市| 定陶县| 武乡县| 资兴市| 尉氏县| 新津县| 五大连池市| 嵩明县| 庆城县| 河曲县| 沙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