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奇形怪狀 |
《百家姓》 佚名 撰 |
《百家姓》,不著撰人,許為宋初人編。 宋人王明清在他的《玉照新志》中說:“似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何則?其首云:‘趙錢孫李’,蓋錢氏奉正朔,趙乃本朝國姓,故錢次之;孫乃忠懿(錢俶)之正妃;又其次則江南李氏。此句云“周吳鄭王”,皆武肅而下后妃,無可疑者。” 《百家姓》同《三字經》 同為自宋元以來,廣泛流傳,沿襲不改的初學兒童必讀課本。通行本以四百其十二字組成,其中單姓四百零八,復姓三十。其后又出現各種改編本,如明吳沉、劉仲質編《皇明千家姓》,清代康熙時編《御制百家姓》,元明以來還出現了《女真百家姓》、《蒙古字母百家姓》的課本。也有將雜亂無章的趙錢孫李,編成各種略有文意的新編,但數百年來都不能取代舊本的地位。 一種用單字組成,又無文義的讀物,能成為啟蒙讀物,重要的原因是,它通過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一般姓氏,再去探尋眾多的姓氏,能以較短的時間,背完數百家姓而收到快速認識四五百字的效果。 這種囫圇吞棗的識字法,其缺陷顯而易見。無怪滬初學兒童要戲讀“柏水竇章”為百水豆漿,“奚范彭郎”為稀飯盆涼。而“烏焦巴弓”不知何時原封不動地形成了川語方言。從未讀過《百家姓》的人或文盲,都知道這是把器物弄得破損陳舊了的形容詞。但于中可見,《百家姓》在長期流傳中所常生的影響,雖然它還遠未能達到識字辨字的目的。 處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里,《百家姓》對于我們來說,倒的確可讀可不讀。
清徐士業刻《徐氏三種》本 〈正文〉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
|
網站簡介 | 網站導航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招聘專才 | 幫助信息
版權所有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