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明起源與早期國家”
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
安平 |
由中國歷史博物館、《考古》編輯部、《歷史研究》編輯部與
《文物》編輯部聯(lián)合舉辦的“中國文明與早期國家”學術研討會近日
在北京召開。與會的四十多名專家、學者就中國文明起源與國家形成
的關系、中國文明起源與地域社會的關系、中國古代文明形成的模式、
特點和發(fā)展階段、中國古代文明形成的標志以及在研究中國文明起源
的問題上如何把考古材料和歷史文獻記載更好的結合起來等問題展開
了深入的討論。
中國文明的起源和國家的形成、發(fā)展是一個古老而全新的熱門課
題。中國文明的發(fā)展對人類社會的歷史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在世界文
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中國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國家形成問題也是
帶有國際性的研究課題。近十幾年來,許多重大的考古發(fā)現(xiàn)為解決早
期國家和文明起源的問題提供了全新的實物資料,大大開闊了人們的
眼界。另一方面,改革開放帶來的思想解放與學術繁榮也啟發(fā)人們用
新的觀念和開闊的視角重新審視以往的學術研究,把對中國古史的研
究納入到世界文明史研究的大框架之中。此次研討會的目的就是希望
能在理論上清理一下在這個問題上的研究思路,明確今后的研究方向
與重點,增強研究理論和方法的科學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內(nèi)學
術界研究中國文明起源的前沿水平。
這次討論會也是中國歷史博物館為修改《中國通史陳列》做理論
準備的系列學術會的第一場。作為國家博物館的中國歷史博物館的
《中國通史陳列》,擔負著向中國和世界觀眾展示中華民族輝煌歷史
的重任。早在一九五九年新館建成時,周恩來總理就親自過問,并調
集了全國第一流的史學、考古學家集體進行通史陳列內(nèi)容設計。這次
中國歷史博物館的《中國通史陳列》修改,也將通過各種方式充分聽
取、吸收學術界專家的意見,力爭較全面地反映出目前中國史學界、
考古學界學術研究的新成果、新水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