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古人類考古有突破性發現 |
|
新華社杭州8月15日電(薛凱
劉慧)經浙江自然博物館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鑒定確認,今年在桐廬發現的8片古人類智人頭蓋骨化石,年代大致屬于舊石器晚期或更早,它填補了浙江從5萬年前的“建德人”到7000年前“河姆渡人”之間的人類歷史空白。
今年5月,有人在浙江省桐廬縣的兩個鐘乳巖洞穴中發現了一些化石,經浙江自然博物館專業人員初步鑒定,其中有古人類化石。隨后,這個館館長康熙民帶領人員趕往現場進行搶救性發掘,獲得保留在洞穴中的頭蓋骨印模化石若干,又從鎮政府和村民手中取回動物化石近百件,種類有水牛、黑熊、豬、赤麂等,其中還有在晚更新世就已經滅絕的中國犀。
化石被送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經吳新智院士和張森水研究員鑒定證實,頭蓋骨碎片和一下頷骨為古人類化石,且個體年齡較輕,動物群面貌和浙江晚更新世的動物面貌相似。
包裹頭蓋骨的鐘乳石樣又被送到南京師范大學用鈾系法做年代測試。獲得的初步結果是:大致年代距今1至2萬年,按文化年代劃分,應屬舊石器晚期。由于鐘乳石包裹在頭蓋骨表面,順頭蓋骨形態發育,頭蓋骨年代應早于鐘乳石年代,因此,頭蓋骨年代也大致屬于舊石器晚期或更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