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漢字字體學”,這是日前在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
究中心召開的“啟功《古代字體論稿》暨漢字字體問題學術研討會”
上,由學者們提出的一個重要議題,而“漢字字體學”的開山和綱領,則被認為應是著名學者、書法大家啟功先生和他的《古代字體論稿》。啟功先生對漢字字體進行研究已長達數十年之久。他的《古代字體論稿》于1964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該書出版后立即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其中的很多觀點已成為后來文字學著作引證和立論的根據。在1978年再版的20年之后,1999年,啟功先生再次對此書進行了修訂和補充。北京師范大學李國英教授對記者說:“隨著漢字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文字學界越來越認識到字體問題在漢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漢字字體的研究。在這樣的學術背景下,啟功先生這部《論稿》會更加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同時,它又一次修訂再版,也很好地滿足了學術界研究的需求。”
談到這本書的寫作緣起,米壽老人啟功先生談興仍濃。他說:
“漢字有長達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其字體演變的過程是非常復雜的。
那時,我自己在寫字、看書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不明白的問題,
比如大篆、小篆、籀文、隸書,它們之間的關系到底是什么樣的,等
等。為了弄清這些問題,我費了好大勁兒。我想把這些問題都記下來,所以1961年我開始寫,在寫的過程中,一個問題往往又會帶出另一個問題,后來漸漸地,就形成了這本書!
“費了好大勁兒”的說法,是啟功先生慣用的謙遜隨和的表述,
但這句話也恰恰透露了《古代字體論稿》一書的深厚功力。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該書雖然篇幅不大,但內容含量極為豐富深刻,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所長董琨說:“啟功先生對漢字字體發展中種種纏雜不清、甚至相互抵牾的說法進行了逐一的清理,并且得出了科學的結論。套用一句老話,稱得上是‘老吏斷獄,鐵案如山’。他是真正地把字體方面的很多問題搞清楚了!
《古代字體論稿》不僅廓清了很多復雜的學術問題,梳理了漢字
字體的發展歷史,同時,啟功先生的治學方法也給后學帶來了不少啟
示。董琨指出,啟功先生的“實物與文獻互證”的科學方法和他辯證、發展的歷史觀,以及他尊重前賢而不迷信成說的治學精神都是具有啟發意義的。正因為運用了科學的方法,所以啟功先生能夠得出帶有科學預言性質的推論。例如,在六十年代初沒有出土資料可以證明的情況下,他就推論秦代有漢隸樣或接近漢隸樣的文字,這一預言在
1975年湖北云夢睡虎地出土的秦簡中得到了證實。
淡泊謙遜的啟功先生一再強調:“書無足論,值得欣慰的是,經
過修訂和補充,這里的材料沒有什么遺漏和空白了。”的確,《古代
字體論稿》為研究者和讀者提供了全面系統的字體發展的文獻資料。
書中近百幀各歷史時期的字體圖版本身就是一幅美麗、形象的歷史長
卷。而最令啟功先生欣慰的,就是那兩種新出土的材料戰國中山石刻
和秦律簡的補充。啟功先生的字體研究和材料搜集工作成就斐然,其
過程無疑是艱辛而寂寞的。因為謙遜和淡泊,老人只是長年默默地從
事著他的研究,而未嘗想過揭竿建立一個新的學科。在研討會上,
“建立漢字字體學”的倡議終于被提出了。學者們正是認識到了字體
研究的重要價值和必要性,同時更認識到啟功先生這部《論稿》已為
學科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張恩和教授首先倡言:“啟功先生這部
書雖名《古代字體論稿》,實應正名為《古代字體論綱》。因為在這
部書中,啟功先生實際上已經為‘漢字字體學’架構了體系,勾畫了
輪廓,指出了方向。他不是靜態地說明大篆、小篆、隸書、八分等字
體各是什么,而是動態地解釋了這些字體的形成、發展和流變。同時,他結合時代、地域、作者、工具等諸多因素來考察字體的流變,很多問題言簡意賅,點到為止。對這些問題展開研究都可以形成專著。這說明,建立漢字字體學這一學科,已經具備基本條件了。”
北京師范大學王寧教授也指出,《古代字體論稿》是一部漢字史
的重要著作,也是一部書法學兼漢字學的論著。它提出了“字體”概
念的多元內涵,將字體風格與字形結構一同納入了漢字學的基礎理論
體系當中。她說:“字形結構是外部形式的問題,眼睛可以觀察,分
析容易操作,描述可以具體;而字體風格卻是內在的問題,目治未能
竭盡,很多因素的把握要憑心領神會,描述起來也難以具體,非有相
當的識字、寫字、觀字、辨字的造詣,是難以做出可信服的結論的。
啟功先生不但是書法家,而且是書法學家,自然兼為文字學家,他在
《古代字體論稿》中所總結的字體理論,是在考察了漢字發展史上諸
多字體現象后總結出來的,又是憑著他書法家的眼光觀察和體驗出來
的。”關于啟功先生字體研究的豐富內涵,王寧教授總結說:“他的
字體研究闡明了漢字字體演變的總規律,可以稱作‘字體歷史學’;
同時他還論述了漢字字體分類和命名中的諸多現象,可以發展出一門
‘字體分類學’;此外,他以漢字字體描述的方法,構建一套漢字字
體描述的術語系,可以稱為‘字體描述學’。所以,說《古代字體論
稿》中包含著一整套科學的漢字字體學,是絕對不過分的!
“漢字字體學”應是漢字學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分支,它的建立必
將促使漢字研究進入一片新的天地。同時,漢字字體研究的科學化也
無疑會帶來書法學的進一步發展。正如張恩和教授所言:“漢字豐富
的內涵是其它種類文字所不具備的。這是真正的‘國粹’!苯h
字字體學,深入開展對漢字字體的研究,對繼承我國的傳統文化和文
明建設必將產生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