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展覽引西晉張華游藏書仙境之典命名為“瑯嬛福地,異采紛呈——普通古籍藏書展”。展覽共選書百余種,以版刻史為切入點,分八個部分,扼要介紹和展示普通古籍館藏。
1.抄稿本。選書15種,既有名人手稿,又有未行刊布的稿本;既有著名藏書家的抄本,又有裝幀獨特、流傳較少的抄本。如柳亞子先生、馬敘倫先生的手稿本。又如清張德彝親筆書寫的《航海述奇》,從多方面介紹自己出使海外的見聞。尤為難得的是,書中對巴黎公社進行了精彩描寫,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2.刻本。選書13種,依年代為序,介紹館藏自元至今線裝書的版刻特點及收藏概況,其中不乏稀見的版本。
3.活字本。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各類活字本圖書共4種,簡略介紹館藏活字本的概況。
4.套印本。展示套印本中具有代表性的的閔刻、凌刻、《蘿軒變古箋譜》、《十竹齋書畫譜》、《十竹齋箋譜》、《芥子園畫傳》、《百花詩箋譜》等書籍12種。這些圖籍體現了套印技藝和風采,具有一定的版本價值和藝術價值。
5.名人題跋本。從館藏若干名人題跋本中選取11種,對題跋者概況加以介紹,并將其整理校勘或加有題跋的部分書籍陳列展示,可感受前人的治學態度,借鑒其治學方法。
6.名人藏書。普通古籍中收藏著許多學者名流的私家藏書。名人藏書部分選取曹寅、朱彝尊、盧文弨、洪亮吉、林則徐、楊守敬、李慈銘、傅增湘等15位學者名流的藏書予以展示,具有一定的版本價值、資料價值和文獻價值。
7.插圖。選取卷首扉插、卷中連插、左圖右文、右圖左文、上圖下文、下圖上文等各種形式的插圖本14種。內容涉及宗教、地理、動植物圖譜、戲曲小說等方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自明朝中后期至民國間我國插圖藝術的發展水平。
8.外國版本。選取館藏朝鮮刻本、日本刻本、新加坡刻本以及意大利、法國、新加坡石印本共10種。這些漂洋過海、輾轉萬里的特殊版本,體現了中外文化的融合,傳達著中外交流的信息,有著特殊的珍貴價值。
除上述八個部分之外,展覽還展示了一些難得一見的清代刻板原件、活字版實物、信牌、婚慶禮單以及明清地契等。這些實物可以使讀者從更多的角度了解館藏普通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