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為紀念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世界上收藏敦煌遺書最多的單位國家圖書館與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籌辦的“秘籍重光,百年敦煌”專題文獻資料展覽將于8月16日在該館館藏珍品展示室開辦。
經過五十年的積淀,國家圖書館收藏的敦煌遺書數量與質量得到了極大提高,收藏的敦煌遺書已達到16000號,其長度占目前世存的三分之一。國家圖書館與中國敦煌學的發展密切相關,不但為學術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獻資料,而且曾經在國圖工作過的早期學者陳垣、胡鳴盛、許國霖及新中國敦煌學的奠基者向達、王重民等都為敦煌學研究作出過突出貢獻。目前正在陸續出版的由國家圖書館編著的《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則是迄今為止國家圖書館館藏敦煌遺書的全面揭示。
本次“秘籍重光,百年敦煌”專題文獻資料展覽分為五個單元:第一單元介紹敦煌的歷史地理及人文環境,用多幅照片和實物向人們展示敦煌歷史上曾經有過的輝煌。第二單元揭示了“敦煌藏經洞的發現與敦煌遺書的流散”。展品中既有斯坦因、伯希和在敦煌的照片,也有敦煌遺書在運京后被舊官僚監守自盜,將一件撕為數件用以充數的敦煌遺書原件以及他們以假充真而今已炭化了的實物。第三單元展示了“國家圖書館敦煌遺書的收藏與保護”,一批新中國成立以來政府調撥、私家捐贈敦煌遺書的檔案首次公布。第四單元里數十件敦煌遺書實物第一次公開展出,內容涉及個人領域和多種文字,如遺書題年、書法藝術、各類文獻、書籍裝幀、古代印刷等,充分展示出敦煌遺書的絢麗風采。如西涼建初12年(公元417年)的寫本《律藏初分》是館藏敦煌遺書中有確切紀年的最早的一件,歷經近1600年仍完好如初;《舞譜》、《摩尼教經典》等已是國內僅存的資料,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另《辨亡論》、《姓氏錄》、《法華經玄贊》、五代前蜀天復二年的血書《觀音經》等都是遺書中的精品。第五單元展現了一個世紀以來國內外敦煌學者在敦煌遺書、敦煌藝術等領域進行的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及取得的豐碩成果。一批中外學術著作充分反映了“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