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可生1927年出生,曾任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甘肅
省社會學會副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卷》分部副主編。近
年來主要研究語文社會學問題,先后發表《漢字社會學研究》、《漢
字發展規律社會學考辨》、《走出西方語言學的誤區》等論文。
記者:《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已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并付諸
實施。請您從社會學角度談談對這部法律的頒布實施對語言文字研究
的意義。
畢:這是一部具有重要意義的法律,它的頒布和實施,必將對我
國社會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社會學把語言和文字看作是社會
產生與發展中最重要的兩種不同傳遞信息的工具或系統。馬克思恩格
斯認為,文字的使用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最準確的標志。從社會
產生與發展的角度認識這兩種不同社會信息傳遞系統的社會性質、作
用和發展規律,是語文社會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也是社會學研究的重
要課題。
記者:您認為這部法律將對我國社會發展具有哪些現實意義?
畢: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意義:首先,它對即將到來的信息化
社會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電腦普及率日益提高,互聯網有
了很大的發展,預計兩年后網民將達到6000萬,電視電話的普及也已
達到很高的比率。此時頒布這部法律,規范我國的語言和文字,推動
信息化的發展,正適應了社會的發展。其次,漢語文與拼音語文相比,
本來就有許多優點。聯合國早已確定中文為該組織四種通用語文之一。
世紀之交這部法律出臺,確立了規范漢字作為中國通用文字的牢固地
位,是百年大計。第三,這部法律的頒布實施,必將改進推廣普通話
的現狀,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發展,有助于信息傳遞的規范,提高和改
善我國語文教育,甚至影響到外文教學和對外的漢語文教學,繁榮我
國多民族、多種類的文學藝術形式,對我國語文學科的建設也會產生
重大的影響。
記者: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的憲法中就規定推廣普通話,那時的
推廣普通話與這部法律公布后的推廣普通話有什么區別?
畢:那時推廣普通話,有一個深層的目的,即不是為了口語信息
的交流,而是為實現漢字拼音化做準備。當時主張文字改革者說,要
使漢語拼音成為拼音文字,首先要熟悉漢語拼音和有能說普通話的廣
大群眾。為實現拼音文字而學普通話和為口語交流而學普通話,是不
一樣的。前者必然要求百分之百準確,而后者卻不強人所難。例如小
學語文教育那時規定“先教拼音字母,再教識字……為將來實現漢字
拼音化打下基礎”;讓學生用死背拼音拼寫的辦法來學普通話,影響
所及甚至學外語也要在死背單詞的字母拼寫外,還要死背國際音標的
拼寫,其結果不僅事倍功半,而且讀音不準依然如故。雖然我國城市
幼兒園的孩子們不用學漢語拼音照樣能學會普通話,但進了小學一年
級卻反要花很多課時去學漢語拼音。口語教學就是口傳耳授,多聽多
說,這是雙向口語教學法的精髓。現在教育部新的教學大綱對漢語拼
音教學提出了“只對漢語拼音進行抄寫而不默寫”的新要求,這就大
大減輕了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負擔。如能進一步改進,將會大大提高
語文課的教學效率。
記者:這部法律對今后我國的文化發展將有哪些影響?
畢: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漢字形成
4000多年來,傳承不斷。漢字的同音字很多,這本身就是對拼音化的
抵制。一個成熟的文字體系如果進行根本性地改革,只能使現有的識
字者變成文盲或半文盲,而原有的一切有重要價值的印刷品、出版物、
古籍等都將重印,從而造成文化的斷層和停滯。在這方面我們曾有過
教訓。從隋唐開始,楷書只增新而并不改舊,積累下汗牛充棟、浩如
煙海的典籍。現代漢字進入電腦和激光照排均已成功,按時間單位增
加的漢字文化和科技信息更是難以數計。我國語文的現代化已經取得
了空前的成就。現在及時確定我國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必將對文化
發展傳播起促進作用。這部法律在規定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也規定了
方言的地位,特別是在戲曲、影視藝術形式中可以使用方言,這就為
我國絢麗多彩的地方戲曲進一步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