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代 迅 對于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的研究而言,中國現代當文學思想 史的研究是一個非常薄弱的領域。中國文學批評史曾經是中國語 言文學下屬的一個二級學科,有自己專門的雜志《中國古代文論 研究》,有自己的全國性學會,有以郭紹虞的《中國文學批評史》 到復旦大學新近出版的七卷本的《中國文學批評通史》為代表的 一系列經典著作,而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想史研究卻遠遠沒有這么 強大的學術陣容,優秀之作并不多見,更缺乏這樣的學界公認的 學術經典的積累,因而人們對于距離我們最近的也許是更為重要 的這樣一段思想史的歷程,卻缺乏清晰的理性思考和必要的邏輯 把握。 二十世紀已經結束,對于這樣一段凝聚著我們許多人親身經 歷、銘刻著我們的愛與恨的文學思想史,從整體上加以回顧、清 理與把握已經提上議事日程。楊春時撰寫的《百年文心———二 十世紀中國文學思想史》于2000年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可 謂適逢其時,我不想掩飾自己對此書的喜愛之情。 作為職業美學家和文學理論家,楊春時教授的這部書有著自 己的鮮明特色。第一個特點是篇幅簡短,全書僅二十余萬字,它 不同于一些流行的現代文學思想史,僅僅是人們早已熟知的事實 材料的羅列,而是根據自己的一貫思想體系和理論視點,建構了 自己獨特的邏輯構架,全書從中西文論的初次沖突及其失敗入手, 論述了中國文論面向西方的現代性尋求,對中國知識分子的民粹 主義傾向所造成的“文學大眾化”過程中走向文學的低俗化,對 建國以來文藝領域的新古典主義的表現形態及其歷史淵源,毛澤 東文藝思想和蘇聯文藝思想的融合與沖突,毛澤東文藝思想與中 國古代傳統文論的關系,五四文學傳統與革命文學傳統之間的相 容與緊張的互動關系,到后新時期的對實踐派美學的超越和知識 界的現代性焦慮等,對這一系列為文藝理論界所迫切關心的理論 問題,作者作了簡潔然而深刻的論述。 第二個特點是作者縝密的理論素養和大膽探索的理論勇氣。 楊春時并非學究式的旁觀者,僅僅是坐在書齋里評頭論足,作為 文學主體性理論的代表人物之一,實踐派美學的重要成員,超越 美學的倡導者,他曾經親身經歷并積極參與了八、九十年代那些 激動人心的文學理論的風云歲月,并一直致力于思考二十世紀中 國文學的現代性主題,對于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想的發展歷程,有 著切身體會。書中“左翼文學時期:蘇聯文學思想的確立”、 “戰爭文學時期:蘇聯文學思想的強化和毛澤東文藝思想的誕生”、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蘇聯文學思想與毛澤東文學思想的共治” 等章節,對蘇聯文學思想與毛澤東文學思想的關系,這樣一個在 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想史上極為重要而又長期被我們所忽略,各種 教科書中語焉不詳的關鍵性問題,作了細致而深入的闡發,展示 了作者敏銳的學術眼光和大膽的理論勇氣。另外,書中的關于 “文革”時期新舊文學思想的分裂與對抗,新時期對五四文學傳 統的回歸以及對九十年代文學思潮的總結等,也都多有精彩之筆。 朱光潛先生在《西方美學史》中曾經講過,一部理論史應該 在專題論文的基礎上寫出。而我們時下的許多學術著述,未見專 題論文,卻已經洋洋灑灑出了數十乃至數百萬的著作,這樣的著 作,其質量如何是可想而知的。楊春時教授此書的另一個令人值 得稱道之處,就是真正是在專題論文的基礎上寫出的,這些論文 曾先后發表在《學術月刊》等重要學術雜志,其中不少論文是為 人們所熟悉的,如《“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批判》、《論新現實 主義》、《文學的現代性與中國現代文學》等,這些論文曾在學 界產生過廣泛影響,受到讀者的喜愛,作者把這些論文作為附錄 放在全書之后,這也是此書的一個鮮明特色。 摘自《中華讀書報》 |
||||||
媒介與國學
|
||||||
|
||||||
![]() |
||||||
![]() |
||||||
|
||||||
版權所有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