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錢仲聯教授乃當今學界大老,尤其是對清代詩詞的研究
功力,海內外殆數屈指第一。我對錢老私淑久矣,以無緣拜識為憾。
錢老的書我買過不少,他選注的《清詞三百首》(岳麓書社版)就是
我很喜歡的。錢老為該書寫的前言,精彩之至,我認為可與錢鐘書先
生的《宋詩選注》的序相媲美。在《清詞三百首》前言的前頭,錢老
還題了一首《蝶戀花》,最后兩句是:“三百名篇收拾起。放他光焰
驚天地。”這不僅表明了錢老對清詞的獨到的高度評價,同時也看得
出他對自己編注的這部選集的重視和自許。不過,我對書中選收吳梅
的一首詞心有疑問,今寫出來向錢老和廣大讀者請教。詞是這樣的:
清平樂
題鄭所南畫蘭,次玉田韻
騷魂呼起,招得靈均鬼。千古傷心留一紙,認取南朝天水。北風
吹散繁華,高丘但有殘花。花是托根無地,人還浪跡無家。
鄭所南即宋末愛國詩人鄭思肖。他在宋亡后畫蘭花不畫土,以喻
國土淪喪,托根無地,后成為一個很有名的典故。玉田是鄭思肖的同
時代人張炎,寫過兩首《清平樂》以題鄭思肖的墨蘭,見《山中白云》
一書。吳梅此作即步其中一首原韻。詞中“天水”乃趙姓郡望,“南
朝天水”即南宋。“北風”一句,出自鄭思肖詩“寧可枝頭抱香死,
不曾吹落北風中”,顯示了他反對元朝統治的意志。這些,錢老均有
精當的注釋。但后面的評說,我卻感到了疑惑:“這詞不是專為詠古
題畫,實借古以抒懷。民初袁世凱竊國,南京臨時政府北遷,作者有
托根無地,浪跡無家之感。此種詞作,才算得楚騷神理。”
這首詞錢先生大概選自《霜詞錄》?我不知道錢先生根據什么
將它斷為“民初”之作。而既然是“民初”所作,又怎么可以算作
“清詞”?顯然,錢老這是誤收了。這樣明顯的一個差錯,出版社編
輯也未能看出,令人遺憾。實際上,這首詞也并非作于“民初”,而
是更遲的1932年;而且,是真正題在鄭思肖蘭花卷之后的。而鄭思肖
的這幅極其珍貴的畫及吳梅的題詞手跡,早已流失至美國的耶魯大學
畫廊庫中了。國寶外流,令人痛惜,真正是“千古傷心”!此事道來
太長,這里只能簡單說說這幅畫的多災多難。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和《辭海》等書的“鄭思肖”條目下,都
記載他作有《國香圖卷》,指的就是這幅畫。畫上有鄭思肖自題四言
詩一首:“一國之香,一國之殤。懷彼懷王,于楚有光。”顯然作于
宋亡以后。(這里寫了楚國屈原,所以吳梅的題詞中也寫到了“騷魂”、
“靈均”和“高丘”。)后來,元明兩代蘇州著名文人約有二十來位,
先后為此畫題寫詩文或鈐蓋鑒印。其中有鄭元、陳基、姚廣孝、朱
凱、祝允明、徐禎卿、文征明等。明人都穆《寓意編》、韓奕《韓山
人集》等書中也記有此畫。然后不久,此畫又為奸臣嚴嵩、嚴世蕃家
占有。至嘉靖四十四年,嚴家被皇帝下令抄查,記載抄家所得古代書
畫珍品的目錄《天水冰山錄》中,即記有此卷。負責查抄的文嘉寫的
《鈐山堂書畫記》和明人汪石可玉《珊瑚網·畫錄》中《嚴氏畫品手
卷目》,也都有著錄。然而后來此卷又神秘失蹤,入清亦未見皇宮
《石渠寶笈》等著錄。至光緒戊申,由樊增祥從北京琉璃廠購得。張
之洞、端方諸人有題記。又至1931年,為著名書畫家、鑒定家、收藏
家吳湖帆先生購得。吳先生題曰:
所南翁畫蘭,千古絕調。此卷有宋遺民、元明賢題字,凡二十余
家。七百年來,珍重備至,洵人間劇跡也。舊藏樊山方伯處,今歸余
所,固應與宋槧《梅花喜神譜》同珍之。
《梅花喜神譜》乃宋人宋伯仁編繪,吳先生視作鎮寶,因名其齋
為“梅景書屋”;得此畫后,他又自稱“宋梅鄭蘭之室”。他特制一
匣,上題“宋鄭所南國香圖真跡神品,吳湖帆秘笈”;在卷首又題簽:
“宋遺民鄭所南國香圖卷真跡神品,吳湖帆寶藏”。又見珍愛之至!
然而后來又怎么會流失至美國呢?鄭逸梅《清末民初文壇軼事》談及
此事,雖然仍不算詳細:
其時吳興龐萊臣的《虛齋藏畫》,印有若干集,以有鄭虔而缺鄭
所南為憾,見湖帆所藏鄭所南無根蘭,羨慕不置,一再求其割讓,既
歸于龐氏,龐氏答贈以其它名畫,作為交換。過了幾年,湖帆高足王
季遷赴美,在美某富豪家,看到鄭所南這幅畫,函告湖帆,湖帆為之
懊喪累日。
而在此卷拖尾的最后題識,即吳梅的這首詞。經核對,與仲聯先
生《清詞三百首》中一字不差;而詞后還有跋語:
壬申四月,湖帆宗兄先生以此卷見示,且謂余曰:“玉田《清平
樂》二詞,皆為所南翁作,今古微丈已和其一,尚有一首君□和之。”
因賦此解,恨不如古丈之工也。即希教正。霜居士吳梅。
古微即著名詞人朱祖謀(孝臧)。錢老書中也收了他的詞多首,
嚴格地以民國前的作品為限。朱祖謀步張炎另一首《清平樂》詞如下:
劫余花葉,楚畹容光別。露泣煙啼那可說,不受等閑風月。芳魂
零落荒山,根終古相關。好伴一編《心史》,長留沈恨人間!
錢先生說吳梅詞“實借古以抒懷”,是很對的;不過,不是憤于
“民初袁世凱竊國”,而是針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就在吳梅先生
題詞前,有王同愈先生的跋識,可作參照:
倭寇亻叔擾,避地吳門,此卷攜帶行篋,展觀以消積悶。將于明
日買棹棲息香溪,題記以還湖帆三兄。壬申春正月廿五日書于藝海小
筑。
最后我須提到,以上《國香圖卷》題識材料之獲得,實為不易。
我是在原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今北京大學教授丁寧博士的介紹下,得
到畢業于耶魯大學的藝術史博士、美國波士頓大學白謙慎教授的幫助,
才獲見有關資料的。對此我非常感謝!
遙望西天,這卷“浪跡無家”的“人間劇跡”、“千古絕調”,
不知何時能夠回歸故國!
摘自《中華讀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