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gx.gif (2967 bytes)
 
 

學術研究專題



學術研究機構(gòu)


相關站點




           天網(wǎng)恢恢,疏而……
                                           --元劇札記之五

傅  謹

    雖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所謂"政府",就是一些"管"我們的人,但實際上問題并不那樣簡單。有關政府的功能,是值得政治學者們專門研究的;而和我們?nèi)粘I钕嚓P的首當其沖的層面,就是政府維護社會公正的作用。民眾之需要政府,用盧梭的話說,民眾之所以將自己天賦人權(quán)之一部分,自動地讓渡給另一些人,由這部分人組成政府以實施對民眾的管理,正是因為公正之不易得,公正不能寄希望于冥冥中的天道,還是需要寄希望于人類自身。
    什么叫公正?如果用一個最簡單的方式來闡釋它,公正不是指、或者說主要不是指一個人做了好事后應該得到回報,多數(shù)時候它是指一個人如果做了壞事應該受到懲罰。好人好事應該受到表揚乃至嘉獎,固然是引導人心向上的重要一環(huán);但更重要的,或者說民眾更有切膚之感的,恐怕還是一個人如果做了傷天害理的壞事,是否會受到懲罰,以及會受到怎樣的懲罰。這也是元雜劇告訴我們的,元雜劇里有許多公案戲,講壞人犯了罪,官吏們?nèi)绾螕荛_層層迷霧破了案,于是,正義得到伸張,罪惡得到懲罰。像《魯齋郎》、《勘頭巾》、《砂擔》、《魔合羅》這類劇目在元代想必是經(jīng)常演出并且深受觀眾歡迎的,它們除了作為典型的公案戲而引人注目,同時更因為其中暗含的壞人做了惡后必然敗露的公理,而受歡迎。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若不降嚴霜,松柏不如蒿草。神靈若不報應,積善不如積惡",老百姓十分清楚現(xiàn)世報應對于社會公正的重要性。當然,無論是元雜劇還是其他的什么劇,都很少以做了好事之后得到表揚嘉獎作為題材的--中國近幾十年流行的現(xiàn)代戲除外,現(xiàn)代戲倒是十分傾心于表揚好人好事的。這種現(xiàn)代戲在于它并不在乎有沒有觀眾,既然不能體現(xiàn)民心,也就不能以常理度之。元雜劇這樣的題材選擇,正揭示出一般民眾的心理需求。
    所以,雖然元雜劇的作者們口口聲聲"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其實老百姓真想看到的,主要是懲惡,這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表揚好人好事的"正面引導",遠不如懲誡壞人壞事的"反面教材",更能驚醒人生,更有威懾力。藝術是不會犯錯誤的,一個時代深受民眾歡迎的藝術更是不會犯錯誤的,有什么樣的藝術,正緣于有什么樣的民眾。
    現(xiàn)在我們就明白了,讀元雜劇,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元雜劇對壞人壞事"惡有惡報"的敘述模式。從事社會心理學研究的理論家會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由戲劇家與作為觀眾的普通民眾在有意無意中共同構(gòu)建的幻覺甚至騙局,因為天底下有許多許多的案子,官吏們或者懶得去破或者雖然努力去破也沒有能破得了,但沒有破的案子是不能成為戲劇題材的,因為它有頭無尾。實際上,就連那些案情過于簡單,無需細察壞人就被繩之以法的案子,也不容易成為戲劇的題材,因為太簡單,沒有"戲劇性"。因此,一個案子要想成為戲劇的題材,就需要有兩個條件,其一是案子比較復雜,其二是案子最終大白于天下,壞人受到了懲罰。于是全劇終了,好人們欣欣然:好啊好啊,做好事的人或者是受冤枉的人終有好報,尤其是做壞事的終究會受到懲罰,這就叫"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看你們還敢不敢做壞事?
    既然"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那還需要政府做什么?需要的,天道要通過人道來實現(xiàn)。畢竟在凡間人世,壞人壞事還是需要通過現(xiàn)實的政府機構(gòu)給予懲罰。公案戲的實質(zhì),就是天道借助于人道,元雜劇《勘頭巾》是以審案的孔目張鼎為主角的末本,它非常典型地以一個復雜的案子為題材。  《勘頭巾》的案子經(jīng)過是這樣的:貧民王小二經(jīng)常得到劉平遠劉員外的周濟,某日又來到員外門前,卻與員外發(fā)生了一場口角;恰好劉員外的渾家與太清觀的王知觀"有些不伶俐的勾當",王小二便唆使王知觀殺了劉員外,兩人得以做一輩子夫妻。王知觀趁劉員外出門取賬酒醉時殺了他,取頭巾回來為證見。地方官審理劉員外身死的案件,聽信劉妻的栽贓,將王小二作為疑犯,雖然并無證據(jù),仍然將他屈打成招。但是劉員外所用的頭巾一直沒有找到,負責審案的令史再次到牢里拷問王小二,王小二受刑不過,隨口答道,頭巾藏在城外劉家菜園里井口旁邊石板底下。用元雜劇慣用語說,也是合當有事,剛好有個賣草的人被牢頭戲弄關在牢里讓他給打草苫。聽到了王小二的供詞,令史審出了頭巾所在,自然就要去取這件重要證物了,而那位賣草人出得門來卻碰上了在附近探知動靜的王知觀,將王小二的供詞說與他聽,王知觀得以迅速將頭巾藏到王小二所招供之地,奉命前去的張千順利取到證物,此案遂定為鐵案。如果這個案子如此結(jié)束,就不像一個戲了--它不符合我們所說的兩個標準,既不夠復雜,又不符合民眾的道德理想。所以這戲還需要一個轉(zhuǎn)折--就在王小二要被處決時,六案孔目張鼎進衙辦事,聽到王小二喊冤,就想為他重新審理,尋找案中的破綻,卻無法解釋王小二何以知道頭巾這件重要證物埋藏的場所。七彎八繞,閑談中張鼎說起這衙門的屋頂應加幾張草苫,張千猛地想起那日去取頭巾時,曾經(jīng)遇到一個賣草人。張鼎找到了這位賣草人又是七彎八繞地,很偶然地,知道那天他曾經(jīng)將王小二的供詞說給王知觀聽,經(jīng)由這條小線索,終于找到兇手。
    有了這樣的結(jié)局,《勘頭巾》才算是一部典型的公案戲。然則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作為一部典型的公案戲之兩個條件,卻是相互矛盾的。復雜的案子寫成戲,比較好看,但是,復雜的案子卻并不易審理,換言之,如果僅僅需要追求天理昭昭,那么簡單的案子更容易達致這一結(jié)果;復雜的案子既然有許多曲折,假如最后不能審個水落石出,好人受了冤屈,壞人逍遙法外的可能就大大增加。正是為了同時符合這兩個相互矛盾的條件,多數(shù)案情曲折復雜的公案戲,都需要通過一些非常事件,導致劇情非正常的轉(zhuǎn)折,以使善惡報應的思想得以實現(xiàn)--既然案情復雜,就需要特殊的機緣才能破案。
    然而問題的麻煩之處就在于,既然案情復雜,既然案子很難破,破案的轉(zhuǎn)捩點,就會經(jīng)常借助于一些偶遇或奇跡。假如《勘頭巾》中,不是賣草的人出牢門時剛好碰到王知觀,而且,假如張鼎重新審案時沒有七拉八扯地扯到草苫上面,王小二被屈殺就幾乎是無可懷疑的結(jié)局,那么這個案子豈非永無清明之日,臺下的觀眾豈非要很不滿意?人間的公理豈非就失去了它的普遍性?舉例而言,現(xiàn)在我們幾乎每天都可以在新聞報道里讀到這樣的消息--"我公安人員看見某人形跡可疑,隨即上前盤問,一舉破獲一件大案",從這里是很難導出公理存在的明顯證據(jù)的,它只會摧毀我們對社會治安狀況僅存的一絲信心,假如諸多刑事案件的破獲,都只能寄希望于公安人員識別眾人"形跡"的火眼金睛,而不是依賴于確鑿可靠的證據(jù)與線索,那么,破案就成了摸彩。至于像《竇娥冤》這類劇目,既需要借助于虛幻的鬼魂,還需要自己的親人獲得高官顯爵才得以申冤,更使天道顯得脆弱,難以令人信服。
    公理需要得以伸張的,還不全是公案戲那樣的場合。元雜劇《瀟湘雨》的主人公翠鸞被貪圖富貴的丈夫無端拋棄,如果說停妻再娶還只是負心,并不算大罪,那么當他的妻子前來認親時,竟被他誣為家里偷了東西的丫環(huán),不僅下令將她發(fā)配到沙門島甚至吩咐押送的解子"一路上只要死的,不要活的",確實就喪失了起碼的人性了。那么這樣喪盡天良的壞人,如何才能讓他受到懲罰?在這個戲里,公理得以伸張全靠一個偶然的機會--被發(fā)配往沙門島途中的翠鸞路經(jīng)一個驛站,她不由得在雨夜哭泣,恰好他的生身父親張?zhí)煊X也在驛站歇息,翠鸞這位"帶長枷橫鐵鎖愁心淚眼的臭婆娘,驚醒了他這馳驛馬掛金牌先斬后聞的老宰輔",令老宰輔大為惱怒。次日清晨,老宰輔要弄清楚究竟是誰攪了他這一夜,一見之下,認出竟是自己失散已久的女兒。如此說來,天地之廣,假設沒有這樣的巧遇,十個翠鸞也會死無葬身之地,哪里就那樣巧了,半夜碰上自己的父親?
    偶然性也不全是偶然的,說是"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偶然性可以被解釋成天道。但無可懷疑的則是,審案越是要借助于偶然性,也即越是要借助于天道,就越是不可靠。用數(shù)學的語言來說,就是概率太低,而當某一事件出現(xiàn)的概率低到一定程度,它的存在本身甚至也可以被忽略不計,這一規(guī)律,能用之于所謂的天道,以及用以體現(xiàn)天道的人道。
    因此,需要借助于偶然性,也即借助于天道來實現(xiàn)的社會公正,是缺乏保障的公正,是令人生疑的公正。所謂"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歸根到底是一種甚不可靠的謊言。更符合事實的情況則是,那天網(wǎng)恢恢,"疏"則"疏"也,卻未見得不"漏";它確實"疏",而且還"漏"得很。有時你只能權(quán)當它是一種恫嚇,如同"文革"中常見的大字報里"某某必勝,某某必敗","某某人不投降,就叫他滅亡"式的語言,它或許能起到點鼓舞人們的士氣,讓對手心浮氣躁的作用;更像是通過個別貪官污吏被揭露的事件,推導出"任何腐敗分子都逃不出法律的懲罰"這樣遙遠的結(jié)論,因其過于虛張聲勢而顯得空洞無力,也斷斷不會具有真正的威懾作用。這樣的"天網(wǎng)",簡直比《勘頭巾》所描述的那張"天網(wǎng)"還多漏洞。
    戲劇畢竟不同于現(xiàn)實。雖然公案戲編織的天網(wǎng)千瘡百孔,元雜劇仍然不得不立足于趣味與公理之間那一個小小的縫隙,在公案戲的取材上大費周章。既然沒有曲折復雜的情節(jié),公案戲就會失去可賞性;同時,如果公案戲沒有善惡報應的大團圓結(jié)局,就會違背民眾的社會理想,同樣會被一般觀眾拋棄,那么,元雜劇里公案戲的模式,就必然意味著某種藝術化的妥協(xié)。這樣的妥協(xié)最終凝聚成包公這樣的特殊意象,雖在塵世,卻超越于現(xiàn)實人生;一方面,有了包公,天道的達成就有了一絲希望;另一方面,也因為只有一個包公,這希望離現(xiàn)實就仍然很遠。所有將政治清廉的期望,寄之于包公或一兩個包公式人物身上的想法,都只不過是戲劇化的幻想,如此而已。
    我們很難說,將社會公正寫成一種遠離現(xiàn)實的理想,是不是體現(xiàn)了元雜劇作家們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眼光。我們只能不無牽強地說,通過對那些高張因果報應的元雜劇杰作的細讀,依稀能夠發(fā)現(xiàn)其中暗含的另一層意思,既然借助于天道來實現(xiàn)社會公正是如此的困難,天道就越是顯現(xiàn)出它作為一種社會理想的實質(zhì)--理想離現(xiàn)實越遠,它作為一種理想的本質(zhì)特征就越是鮮明可辨。從這個角度看,今天的人們,應該不難從中體會到這樣的暗示--無論是寄希望于人道還是寄希望于天道,都遠遠不足以達致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公正。要想通過某種外在于民眾自身的力量--不管是所謂天道還是人道--實現(xiàn)社會公正,都僅僅是一種虛構(gòu)的幻想。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后退一步,以最寬容的心態(tài)認同元雜劇的公案戲所構(gòu)筑的幻想,就像包公始終體現(xiàn)出民眾對社會秩序健康而美好的愿望,因而多少總有值得褒獎之處一樣。即使所謂"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是純粹且一目了然的幻想,即使它是如此顯而易見且虛張聲勢的虛構(gòu),畢竟也有它的價值,至少它對于好人并不具有任何的傷害,卻能夠使惡人有所畏懼。而即使是對虛幻的天道的敬畏,也有其不可估量的社會作用,它使惡人在行惡時,也隱約地看到一條底線。有這條底線和沒有這條底線,恐怕大不相同,因為,只有什么都不害怕,或者說對什么都無所謂的人,才會成為徹頭徹尾的、不可救藥的、并且真正令人生畏的惡人,對社會具有最致命的破壞力的惡人。

 

 

網(wǎng)頁設計靜遠



網(wǎng)站簡介 | 網(wǎng)站導航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 招聘專才 | 幫助信息

版權(quán)所有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宽城| 北宁市| 女性| 和静县| 玉溪市| 临沧市| 临西县| 基隆市| 徐汇区| 文安县| 澄城县| 蒙城县| 河西区| 文化| 临清市| 千阳县| 廉江市| 灌云县| 嵊州市| 留坝县| 社会| 大埔县| 河源市| 福州市| 米易县| 普陀区| 子长县| 双城市| 象州县| 南陵县| 蓬安县| 宁海县| 正安县| 江北区| 荥经县| 鄯善县| 胶州市| 安图县| 公主岭市| 南安市| 甘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