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又改為立翻領, 去掉腰帶,暗口袋,袋蓋做成倒山形筆架式,鈕扣改成5
個。關于這5 個扣,有說 是象征五權憲法;也有說是表示五族共和。這一式樣與歐美的西服有明顯的不同, 突出表現在關閉式的立領,鈕扣直線排列均勻,背有縫,腰節略加收攏,穿起來收
腰挺胸,凝重干練。褲子則把傳統的連檔褲改為前后兩片組合,腰圍有折裥,側面 和臀部有口袋,褲腳帶卷口,這就是現在中山裝的原初樣式。由于這一服裝的樣式
結構合理,穿著自然舒服,和孫中山先生的親自帶頭,很快流行開來。在一般縣城: "服公務者多用西裝短制中山服"(43) 。20年代末國民政府重新頒布《民國服制條
例》時,中山裝被確定為禮服,延續至今,成為中國人喜愛的國服。
太平旗袍源自北方蒙古游牧民族的袍服,清代滿族婦女繼承這一形制,寬寬大大,
長至腳踝,后來經過逐步改進,成為民國初年的女性流行服,從肥大的長袍到合體 的長衫,經歷漫長的發展過程。 清初服裝改制,漢人改穿滿人的服裝,因為有男降女不降的說法,所以女性的
穿著還保留明代的遺風,肥大的衣衫,低低的領圈,寬寬的長袖,有大襖、中襖、 小襖,還有束胸的肚兕,把隆起的乳房壓的低低的,女性的胴體被層層包裹,外觀
留下的是溜肩、平胸、寬大、直筒般的衣服架子。裙子有多裥多折的鳳尾裙、月華 裙、彈墨裙、魚鱗百折裙等等,大都是直線直筒狀,端莊、凝重,四平八穩,是這
種服式的基本格調。人們對衣服的審美情趣,多集中在色彩的搭配、花樣的設計和 滾邊的裝飾效果,在款式方面變化并不大。
太平從西服洋裝傳人中國以后,輕盈利落,緊身貼身的西式連衣裙吸引了中國女性,
促進了傳統服裝的改良,寬大的衣褲逐漸收小,闊條的滾邊也隨之縮減,扁扁的" 韭菜邊",圓圓的"燈果邊",都是窄窄的,俗稱"線香滾",在民國初年甚為流
行。袖子縮短了,像只喇叭,飄飄欲仙,露出一截懺懺玉腕,但領子卻是高高的, 據說這是模仿西式女裝敞開而高聳的翻領,到中國演變成把脖子緊緊裹住的高立領,
收攏的腰身,襯起高高的胸部,這與寬大直筒式的旗裝,大異具趣這就是流行至今 的旗袍。顯然,這是依照西方流行的人體曲線美加以重新剪裁,演變成今日的旗袍。
中山裝和旗袍都是沿用西式服裝的價值觀念和審美習俗,結合中國人穿著的習 慣和傳統服裝的形制而創制的新服式,在國際上已被視為具有中國氣派的民族服裝。
所以這是"西體中用"最成功之作。
---------------------------------------------------------------
- (1) 《左傳. 定公十年》。
- (2) 《太平天國》(六),677。
- (3)《太平天國印書》(上),109。
- (4)《太平天國》(六),783。
- (5)《江蘇》月刊第4 期《補白》。
- (6)《江蘇》月刊第3 期《補白》。
- (7)《剪辮易服說》,《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
- (8)《命內務部曉示人民一律剪辮令》,《孫中山全集》第2 卷。
- (9)《即剪發以觀國民之心理》,《香山旬報》第82期。
- (10)《說補服》,《中國日報》,1907年10月21日。
- (11)《中國日報》,1907年10月7 日。
- (12)《中國近代反帝反封建歷史歌謠選》,547。
- (13)《申報》"自由談",1912年3 月20日。
- (14)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下篇卷一,京兆。
- (15)《孫中山全集》第二卷。
- (16)《上合肥傅相書》,《萬國公報》101冊。
- (17) 轉引自嚴中平主編《中國近代經濟史》上冊,329。
- (18) 參見鄭觀應《盛世危言》卷三。
- (19) 彭澤益《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第2 卷224,329。
- (20) 《胡漢民自傳》,《近代史資料》1981年第2 期。
- (21)、
- (22) 《飭禁兵士剪辮》,《大公報》1906年5 月9 日。
- (23)《剪辮易服先聲》,《大公報》1906年6 月24日。
- (24) 《黃帝魂. 論發辮原因》按語,《辛亥革命前十年時論選集》1 卷。
- (25) 《辛亥革命在麗水》,《辛亥革命回憶錄》第4 集。
- (26) 《錢玄同通信》,《新青年》4 卷2 期。
- (27) 《看我們女子被人家恥笑啦》,《大公報》,1912年6 月27日。
- (28) 《夢游民國》,《申報》1912年9 月14日。
- (29) 《大公報》"閑評二",1912年9 月8 日。
- (30) 參見《剪辮易服說》,《湖北學生界》第3 期。
- (31) 《上海竹枝詞》,《時報》,1913年4 月4 日。
- (32) 《時髦派》,《申報》1912年1 月6 日。
- (33) 《論維持國貨》 《大公報》,1912年6 月1 日
- (34) 《田駿豐等建議政府速定服制服色振興呢業案》,《申報》1912年6 月4 日。
- (35) 民國《慈利縣志》風俗,轉引自嚴昌洪《中國近代社會風俗史》92頁。
- (36) 《醴陵縣志》卷六,《食貨志》。
- (37) 《新繁縣志》卷四,《禮俗》。
- (38) 宋延齋《蒲圻鄉土志》,第四篇。
- (39) 《一個山村的革命風暴》,《辛亥革命回憶錄》(二),365頁。
- (40) 《中華全國風俗志》(三),下篇,卷三。
- (41) 《自由談》,《申報》1912年 3月20日。
- (42) 《服飾芻議》,《申報》1912年 1月7 日。
- (43) 《新繁縣志》卷4,禮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