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風雷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主辦的“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的
回顧與展望”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來自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共4
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與會者就如何構建在指導思想和研究方法上具有中國特色
的宗教學體系這一重大課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并形成了若干共識。
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與會者認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學
體系,必須全面、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避免教條主義;必須采取
實事求是的態度,從人類宗教文化現象的實際出發,全面揭示宗教現象的精神
實質、社會功能和文化底蘊。
必須從中國宗教文化的實際出發。許多學者指出,目前的“一般宗教學理
論”,實際上主要是以西方外來宗教經驗為基礎的宗教學,其話語邏輯受到西
方宗教思想文化的制約,未能充分揭示東方特別是中國宗教文化的獨特性格。
與會學者強調,應該在深入研究和充分詮釋中國宗教文化經驗的基礎上,構建
有中國特色的宗教學體系,反思目前宗教學理論存在的問題,彌補其不足,發
展和完善宗教學基礎理論,為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各種宗教文化的共性和個
性提供獨特的中國視角。
應當積極吸收和借鑒西方現代宗教學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與會者強調
指出,宗教學從創立之日起就建立在跨文化多宗教比較研究的基礎上。因此,
我們在宗教研究過程中,應當以其它宗教文化及其相關研究為借鑒,避免閉門
造車;積極借鑒西方現代宗教學的研究方法,充分吸收西方現代宗教學的研究
成果,開闊研究視野,拓展研究領域,加強薄弱環節,從而提高研究水平。在
與國際學術規范接軌的前提下,要依托中國的宗教經驗,努力構建為國際學術
界公認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學體系。
與會學者指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學體系的構建,不僅對于提升我國宗
教研究的國際學術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對于我們科學地揭示宗教信
仰的奧秘,從理論的高度批判邪教及封建迷信等偽宗教現象,引導宗教與社會
主義社會相適應,為黨和政府制定宗教政策和法規提供咨詢服務等,也都有著
重要的現實意義。
摘自《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