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會史學派,也稱英國馬克思主義史學派,是二戰后西方新史
學的一個分支,也是國際馬克思主義史學流派的一部分。這個學派有
一批卓越的歷史學家,寫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歷史著作。歐洲史學史專
家、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教授伊格爾斯在70年代曾說:新社會史的誕生
“是近15到20年來歷史編纂學方面最重要的發展”。它不僅對歐洲,
而且對國際史學界(包括美國、中國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新社會史學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莫里斯·多布、羅德尼·希爾頓、
克里斯托弗·希爾、埃里克·霍布斯鮑姆和E.P.湯普森。多布主要
研究資本主義史;希爾頓研究封建社會及其向資本主義的轉變;希爾
研究1640年資產階級革命;霍布斯鮑姆研究勞工運動、盜匪、資本主
義生產方式以及20世紀宏觀的歷史;湯普森研究英國工人階級的文化
等。他們發表著作的年代主要從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其中少數人,
如霍布斯鮑姆,直至90年代,還在發表力作《論歷史》和大部頭的斷
代世界史《極端的年代》。
這幾位史學家幾乎有著共同的經歷。他們都出生在本世紀的二十
幾年;都畢業于牛津或是劍橋;在二戰中都參加了反法西斯戰爭;都
信奉馬克思主義;都曾經是英國共產黨員。總之,雖然他們有著各自
不同的研究領域,但共同的經歷卻使他們的著作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第一,強調擴大的總體社會史概念。傳統的社會史概念認為,社
會史只是研究日常生活、風俗民情的歷史。但新社會史學派認為,社
會史應該是總體史,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應該把各個
方面作為研究視角,來全面分析社會各種現象,進行多學科或跨學科
的研究。因而,一方面,他們每每能從一個新的角度去研究歷史;另
一方面,他們的結論又具有深刻的理論色彩。如霍布斯鮑姆從工人戴
鴨舌帽、足球運動的興起、食品的標準化包裝和大眾化的休假等現象
中,探討了英國工人階級在何時形成這樣深刻的理論問題。
第二,他們都不注重精英人物的歷史,而更重視研究社會下層和
人民群眾的歷史。他們挖掘了教堂和醫院的檔案、土地登記冊以及繪
畫和民間傳說中有關民眾日常社會生活的新史料,試圖再現普通民眾
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段中的社會生活。如湯普森在探討英國工人階
級的文化時,依靠新史料,再現了酒吧、工人夜校的場景,研究了18
世紀末至19世紀初工人的休閑方式。
第三,他們都信奉馬克思主義,熟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在
他們的書中,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色彩非常明顯。但是,他們不是從理
論出發,而是注重對歷史過程的調查,并把理論性與敘事性結合起來。
他們探討的領域,有些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探討過的,如資本主義
的經濟、政治;有些是馬克思、恩格斯沒有探討的,如資本主義的文
化。他們使用的研究方法,有些是馬克思、恩格斯采取過的,如經濟
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階級斗爭和歷史規律等,有些是馬克思、恩
格斯沒有采取的,如更加強調人在歷史發展中的主觀作用(當然不是
隨心所欲地創造歷史)。
目前,對這一學派在今天的歷史命運有兩種看法。一種看法認為,
隨著老一代新社會史學家漸入老境(湯普森已經逝世),新一代繼承
者又沒有什么力作問世,因此,有人說新社會史學派衰落了。另一種
觀點認為,盡管作為有形的學派的確衰落了,但是,隨著其研究方法
和觀念日益為更多的史學家所接受、所應用,隨著新社會史著作在不
同國家出現,應該說這一學派是發展了。筆者認為,新社會史學派是
一個學派,更是一種研究方法和思潮,它在過去以至今天始終發揮著
重要作用。在過去,新社會史學派的興起,是以對在史學界占統治地
位的舊社會史學派的否定而獨樹一幟,形成其鮮明的學派性;在今天,
新社會史學派所倡導的一系列研究方法已經普遍地被人們所接受,已
經習以為常,以至使用這些新方法的人不再獨具特色,因此,其學派
性也就自然消失了。
與歷史上任何事物一樣,它不會、也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它必
須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吸收新的養料,才能使自己獲得發展,從而
得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