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周建忠,1955年生,江蘇靖江人。1978年畢業于揚州大學中文系。1990年晉升副教授,1994年晉升教授。2001年通過上海師范大學博士生招生考試,攻讀博士學位。現任南通師范學院副院長。
二、出版著作
1、《當代楚辭研究論綱》,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版;
2、《楚辭論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版;
3、《楚辭評介》,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1月版;
4、《楚辭與楚辭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
5、《蘭文化》,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年6月版;
6、《楚辭學通典》(與湯漳平合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版。
三、發表論文
1、《〈楚辭〉“兮”字的意義與作用》,《文史雜志》2002年第3期
2、《屈原“愛國主義”研究的歷史審視》,《中國文學研究》2002年第4期
3、《屈原放逐問題證辯》,《南都學壇》2002年第4期
4、《〈九歌〉要籍解題》,《東南文化》2002年第7期
5、《屈原“自沉”的可靠性及其意義》,《云夢學刊》2002年第6期
6、《宋代楚辭要籍題解》,《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年第6期
7、《應從風格推王者──蘭與儒學傳統中的人格定位》,澳大利亞《大洋時報》2002年9月19日第2版
8、《〈哀郢〉作意研究史略》,《中州學刊》2001年第1期
9、《〈天問〉要籍解題》,《南通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10、《〈離騷〉“求女”研究平議》,《東南文化》2001年第11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4期全文復印
11、《二十世紀中國楚辭研究著作總目》,《云夢學刊》2001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5期全文復印
12、《楚辭典籍研究》,[日本]《曙光》2000年第11期
13、《荊門郭店一號楚墓墓主考論──兼論屈原生平研究的困惑》,《歷史研究》2000年第5期,《中國史研究動態》2001年第10期摘錄
14、《楚辭課題研究史》(八),《云夢學刊》2000年第3期
15、《楚辭課題研究史》(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0年第4期
16、《猗猗九畹易消歇 奕奕百畝多淹留──蘭花栽種歷史考述兼釋〈楚辭〉之“蘭”》,《東南文化》2000年第9期
17、《論二十世紀楚辭研究的第二個高潮──抗日戰爭時期的楚辭研究》,《中國文化研究》1999年第2期
18、《“蘭意象”原型發微》,《貴州社會科學》1998年第4期
19、《近二十年楚辭研究的回顧及反思》,[臺]《中國國學》第二十六輯,1998年11月版
20、《千古離騷有馨香──關于楚辭研究的跨世紀思考》,《社會科學報》 1997年3月20 日第4版
21、《屈原與陶潛漫議》,《荊州師專學報》1997年第6 期,收入《屈原文化研究論文集》,湖北省宜昌市炎黃文化研究會,1997年7月版
22、《二十世紀楚辭研究的第一個高潮》,《中州學刊》1997年第5期
23、《關于楚辭研究的對象審視與歷史回顧──楚辭研究一百年》,《貴州社會科學》1997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12期全文復印
24、《文化人類學的考古報告──蕭兵的楚辭研究與弗萊的原型批評》,《淮陰師專學報》1996第4期
25、《〈楚辭〉黃昏意象原型發微》,《云夢學刊》1995年第2期;收入《楚俗研究》第二集,湖北美術出版社,1995年12月版;收入《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年8月版
26、《當代楚辭學者簡論》,《云夢學刊》1994年第2期
27、《楚辭課題研究史》(六),《河北師院學報》1994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4年第6期全文復印
28、《自學專攻 別開生面──何光岳楚辭研究述評》,《吉首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4年第2期全文復印
29、《我是這樣走上研究屈原之路的──〈當代楚辭研究論綱〉寫作甘苦談》,《社會科學報》1993年7月29日第2版
30、《楚辭課題研究史》(三),《求索》1993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3年第3期全文復印
31、《一九九一年國內楚辭研究平議》,《山西師大學報》1993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3年第5期全文復印
32、《當代楚辭著作評論平議》,《江西社會科學》1992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3年第4期全文復印
33、《一九九一年楚辭研究平議》,《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2年第6期
34、《新文化史派、新還原論研究的總結之作──從“蕭兵”現象看蕭兵新著〈楚辭的文化破譯〉》,《甘肅社會科學》1992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3年第2期全文復印
35、《楚辭課題研究史》(一),《泰安師專學報》1992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3年第4 期全文復印
36、《金開誠的〈楚辭〉研究論析》,《北京大學學報》1992年第5期
37、《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十四年(1978-1991)復印“楚辭學”論文分析研究》,《高校社科情報》1992年第3期
38、《當代楚辭學漫議》,《中州學刊》1992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2年第8期全文復印;收入《楚辭研究》,北京文津出版社,1992年9月版
39、《一九九0年國內楚辭研究平議》,《泰安師專學報》1992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2年第6期全文復印
40、《屈原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鳥瞰》,《天津社會科學》1992年第1期
41、《當代楚辭學術會議概論》,《綏化師專學報》1991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2年第4期全文復印
42、《卓行偉詞 輝耀千古──讀屈原絕命詩〈懷沙〉》,《古典文學知識》1991年第4期
43、《綜合融通 高屋建瓴──湯漳平、陸永品〈楚辭論析〉評介》,《中州學刊》1991年第3期
44、《出入中西 縱橫古今──毛慶〈屈騷藝術新研〉評介》,《江漢論壇》1991年第3期
45、《中國屈原學會第四屆年會論文述評》,《貴州教育學院學報》1991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1年第11期全文復印
46、《交叉 滲透 拓展──“當代楚辭學”發展綱要》,《南通師專學報》1990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1年第5期全文復印
47、《〈離騷〉題意解說類覽及反思》,《文史哲》1990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1年第3期全文復印;《山東社會科學情報》1991年第1期全文轉載
48、《屈原:民族精神的完美象征》,《社會科學報》1990年8月23日第2版
49、《白雨齋論詞的楚辭尺度》,《學術交流》1989年第5期
50、《曹植對屈賦繼承與創新的動態過程》,《江西社會科學》1989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9年第12期全文復印
51、《再現與擴張──論屈原抒情模式》,《南通社會科學》1989年第3期
52、《元代楚辭學論綱》,《南通師專學報》1989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0年第1期轉摘
53、《困難?突破?超越──新時期屈原研究述評》,《云夢學刊》1989年第1期
54、《元代散曲“嘲諷屈原”通論》,《中州學刊》1989年第3期;《文學遺產》1989年第5 期轉摘;收入《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年8月版
55、《試論才子佳人小說婚姻觀念的演變》,《南通師專學報》1988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9年第5期全文復印
56、《讀謝疑考》,《南都學壇》1988年第2期
57、《“伯夷”通考──兼釋〈楚辭〉〈史記〉有關疑義》,《喀什師院學報》1988年第1期
58、《批隙導窾 力探奧秘──戴志鈞〈讀騷十論〉評述》,《學習與探索》1987年第2期
59、《楚懷考論》,《徐州教育學院學報》1987年第1期
60、《論延之之狂》,《煙臺師院學報》1986年第1期
61、《說“都”》,《學術論壇》1985年第6期
62、《“椒蘭”辨──兼論〈離騷〉之香草》,《許昌師專學報》1985年第4期
63、《論顏延之的文學創作》,《山東師大學報》1985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5年第21 期全文復印;《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86年第2期轉摘;《中國文學研究年鑒》(1986)摘錄介紹;收入《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年8月版
64、《論〈觀滄海〉之“觀”》,《沈陽師院學報》1985年第1期
65、《占卜?降神──讀〈離騷〉札記》,《南通師專學報》1985年第2期
66、《“二謝”的人品與文品》,《學術論壇》1983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3年第12期全文復印;《中國文學研究年鑒》(1984
)摘錄介紹
67、《〈國殤〉祀主辨》,《四川師院學報》1983年第2期;武漢師范學院《中學語文》1983年第10期轉摘
68、《〈離騷〉題義集解》,《臨沂師專學報》1983年第3-4期
69、《也談屈原的思想──與李鳳儀先生商榷兼談以諸子研究屈原思想的得失》,《克山師專學報》1982年第2期
70、《關于〈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理解》,《四川師院學報》1980年第4期
71、《取譬引類 觸物起情──試論〈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開頭的起興》,《遼寧師院學報》1980年第2期
72、《〈荷花淀〉描寫人物的特色》,《遼寧師院學報》1979年第5期
73、《評〈園丁之歌〉中俞英形象的塑造》,《揚州師院學報》1977年第5期
四、研究課題
1、獨立完成的《五百種楚辭著作提要》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江蘇省委“333工程”研究課題;
(3)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
2、參與主持的《楚辭學文庫》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九五”規劃重點項目;
(2)教育部古籍整理委員會資助項目。
3、主持的《新世紀高等師范學院課程開發與教材建設研究》
(1)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
(2)全國高等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
(3)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
4、《中國當代楚辭研究史》入選江蘇省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5、《屈原模式與民族精神》入選江蘇省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6、《中國當代楚辭學者評傳》入選江蘇省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7、《楚辭傳播學》入選省高校文科科研項目
8、《屈原生平研究》被列為江蘇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五、主編高校教材
1、《大學語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版;
2、《大學語文》,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版;
3、《中國古代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4、《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版;
5、《大學語文》,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版;
6、《中國古代文學史》,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版。
六、獲獎等榮譽
1、江蘇省政府授予“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1985年);
2、獲國家教委曾憲梓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三等獎(1994年);
3、江蘇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94年);
4、中國屈原學會十年屈學研究一等獎(1994年);
5、評為江蘇省普通高校優秀學科帶頭人(1995年);
6、評為江蘇省普通高校跨世紀學術帶頭人(1996年);
7、南通市專業技術學術帶頭人(1996年);
8、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7年);
9、評為江蘇省委“333工程”專家(1998年);
10、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8年);
11、主持的《本科選修課程建設》獲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00年);
12、獲南通市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1年)
13、評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2001年)。
14、中央電視臺聘為《天下第一香――蘭花》(上、下集)特邀嘉賓(2002年)。
七、社會兼職
1、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
2、南京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3、江蘇省高教學會常務理事;
4、江蘇省高等學校專業設置委員會委員;
5、江蘇省高等學校職稱評審委員會中文組成員;
6、江蘇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專家;
7、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
8、南通市文聯副主席。
八、出訪經歷
1、任江蘇省師范教育代表團團長,率25人赴澳大利亞、香港、澳門考察、訪問(2000年);
2、赴香港中文大學出席“國際屈原學術討論會”,作大會學術演講(2000);
3、參加教育部中國大學校長代表團,考察美國聯邦教育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2003年)
聯系地址:江蘇省南通市教育路39號 南通師范學院院長室
郵政編碼:226007
電話:0513-5239805
E-maiL:zjz@nttc.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