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www.ffhyjd.com
國學網站--當代學人--方 銘

方 銘

 

 

  方銘,男, 1964 年 12 月出生于甘肅省環縣,甘肅省慶陽市人。 1980 年起,先后在蘭州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大學學習,文學博士。曾在中國政法大學工作, 1994 年起,任北京語言大學副教授、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法人代表,《中國楚辭學》主編。并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天津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及文獻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著作包括《戰國文學史》(武漢出版社)、《期待與墜落:秦漢文人心態史》(河北教育出版社)、《儒家經典與中國文化》(合著,湖北教育出版社)、《經典與傳統:先秦兩漢詩賦考論》(人民文學出版社)、 《秦漢吏治監察舉劾知見錄》 ( 上下冊,韓國新星出版社 ) 、《人天眼目(釋譯)》(臺灣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7 年出版,該書收入佛光山佛教經典叢書 ) 、《東周列國》(春秋卷)(戰國卷)(合著,署名桐川,宗教文化出版社)、《中華文學發展史》(編委,合著,先秦文學史撰稿人。長江文藝出版社),主編或合編有《中國儒學文化大觀》(北京大學出版社。國家八五、九五重點圖書項目)、《中國監察大典》(思想卷)、(人物卷)、(法律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中華監察執紀執法大典》(方正出版社)等二十余種。 發表論文 90余篇。合作完成國家社科項目“古代歌詩與時代文明—(從詩三百到元曲的藝術生產史研究”(批準號:98BZW006),目前獨立承擔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近年出土戰國秦漢簡帛文獻與先秦文學研究及從出土簡帛文獻看先秦文學的傳播與接受》(批準號: 01BZW014),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規劃項目《出土文獻與先秦詩學》等。

 

主要著作及論文

一、主要著作及編著

1.《戰國文學史》,武漢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2.《期待與墜落:秦漢文人心態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3.《經典與傳統:先秦兩漢詩賦考論》,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4.《秦漢吏治監察舉劾知見錄》(上)、(下),韓國新星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學校科研資助項目書)

5.《人天眼目》,臺灣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出版。(該書收入佛光山佛教經典叢書)

6.《儒家經典與中國文化》,合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撰《周易與中國文化》一章。

7.《中國儒學文化大觀》,主編之一(第一主編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湯一介先生),撰稿人,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該書為國家八五、九五重點圖書項目。

8.《中華文學發展史》,長江文藝出版社(武漢)2003年12月出版,編委,先秦文學史撰稿人。

9.《先秦兩漢文學論集》,編著, 學苑出版社(北京) 2004年7月出版。

10.《東周列國(春秋卷)》及《東周列國(戰國卷)》,合著,署名桐川,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

11.《大學語文》,主編,科學普及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

12.《大學語文復習指導》,主編,科學普及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

13.《白話東周列國志賞析》,合作編著,署名方免,警官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

14.北大版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新標準漢語》,主編

初級篇第一冊,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11月出版。

初級篇第二冊,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11月出版。

中級篇第一冊,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12月出版。

中級篇第二冊,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年1月出版。

準高級篇第一冊,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年出版。

準高級篇第二冊,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年出版。

(該教材有泰德時代網絡版)

15.《四庫大辭典》,經部副主編,撰稿人,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2月出版。

16.《中國監察大典》(思想卷)副主編,(法律卷)(人物卷)編委,撰稿人,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

17.《民國史大辭典》編委,撰稿人,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年9月。

18.《中華人民共和國大辭典》編委,撰稿人,新華出版社1992年5月。

19.《中華人民共和國職官志》,撰稿人,中國社會出版社1996年7月。

20.《中華監察執紀執法大典》(四卷),副主編,撰稿人,方正出版社2002年出版。

21.《中華精神》,撰稿人,海洋出版社1991年9月。

22.中外名作藝術鑒賞叢書《外國詩歌卷》,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評〈我們不善于告別〉》,《悠遠而深刻的象征--評〈清晨〉》,《輝煌的痛苦與嚎叫--〈爹爹〉的藝術特色》。

23.中外名作藝術鑒賞叢書《外國散文卷》,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撰《情動于衷理發文現--評〈貝多芬百年祭〉》,《追求至善至美的心理旅程--評〈鼠籠〉》。

24.中外名作藝術鑒賞叢書《外國短篇小說卷》,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撰《精密的構思冷峻的諷刺--評〈競選州長〉》。

25.中外名作藝術鑒賞叢書《中國現當代詩歌卷》,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撰《理性和感性的追求--評〈星星變奏曲〉》,《騷動的自我》,《溫柔而艱難的童話--評〈不是再見〉》。

26.《古代小說鑒賞辭典》,學苑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撰《楊銜之:洛水之神》,《窮怪錄:蕭總》,《志怪集:夏侯弘》,《宋懋澄:負情儂傳》,《王猷定:湯琵琶傳》,《馮夢龍:金老童傳》,《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十七回》,《許仲琳:封神演義》,《無名氏:龍圖公案》,《李春芳:海公案》,《西周生:醒世姻緣傳》。

27.《中外名詩賞析大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撰《鹿柴》,《夜上受降城聞笛》,《題李凝幽居》,《望海潮(東南形勝)》,《雨鈴霖(韓蟬凄切)》,《書憤》,

28.《歷代哲理詩鑒賞辭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撰《雙調·蟬宮曲·嘆世》。

29.《中國二十世紀文學研究論著提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撰《中國古代文體概論》,《詩經研究概要》,《詩經六論》,《詩三百篇探故》,《楚辭論文集》,《漢賦美學》。

30.《中華文化論叢》,第一輯,執行編委,中國文學出版社(北京)1998年出版。

31.《中華文化論叢》,第二輯,商務印書館(北京)1999年出版。

32.《中國楚辭學》,一、二、三、四、五、六、七輯,主編,學苑出版社2002-2005年出版。

33.《小學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精解》(10篇),中華書局2000年8月出版。

 

二、主要論文

1.《論管子的儒家思想》,《武漢鋼鐵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2.《揚雄賦論》,《中國文學研究》(長沙)1991年1期。(人民日報海外版

3.《國學大師王利器》,《中華英才》1991年15期。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褚斌杰教授傳略》,《古典文學知識》1992年6期。

5.《王維詩的悲劇意識》,《唐都學刊》(西安)1993年2期。

6.《劇秦美新及揚雄與王莽的關系》,《中國文學研究》(長沙)1993年2期。

文摘)

7 .《史記尊孔重儒論》,《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刊》 1994 年 1-2 期。

8.《1992年先秦秦漢文學研究綜述》,《中國文學研究年鑒1993》,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1994年出版。

9.《怎樣理解浪漫主義》,《學習》(北京)1994年3期。

10.《從莊子與屈原的審美理想看楚文化》,《中國文化研究》(北京)1996年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化研究》1996.3)。

11.《論宋玉賦及其歷史地位》,《中國文學研究》(北京)1996年2期。

12.《揚雄與劉勰》,《中國文化研究》(北京)1997年3期。

13.《孔子與戰國文學的繁榮》,《中國學研究》第一輯,中國書籍出版社(北京)1997年9月出版。

14.《劉勰文心雕龍的詩經觀》,《中國學研究》第二輯,中國書籍出版社(北京)1998年出版。

15.《宋玉唐勒景差等"好辭而以賦見稱"辨》,《中華文化論叢》第一輯,中國文學出版社(北京)1998年出版。

16.《屈原的行為模式極其現實意義》,《原道》第四輯,學林出版社(上海)1998年出版。

17.《黃帝四經老子莊子差別論》,《中共中央黨校學報》(北京)1998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哲學》1998.8)

18.《自由精神與中國傳統人文思想》,《中國文化報》(北京)1998年10月32日《理論版》。

19.《當代學風的流弊及發揚漢學傳統的意義》,《中國文化研究》(北京)1998年2期。

20.《國學與中國當代學術研討會綜述》,《中國文化研究》(北京)1998年2期,署名桐川(該文《光明日報》等報紙摘要轉載)。

21.《九辯招魂大招的作者與主題考論》,《中國文學研究》(長沙)1998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9.2)。

22.《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外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學術討論會綜述》,《文藝研究》(北京)1998年6期(人大復印資料《文化研究》1999.2)。

23.《中國傳統人文思想中的自由觀》,《中國文化研究》(北京)1999年3期。

24.《五四運動在中國文化史上的歷史地位》,中國文化報(北京)1999.4.22(《新華文摘》1999年8期)。

25.《關于〈文心雕龍〉的幾個問題》,《中華文化論叢》第二輯,商務印書館(北京)1999年出版。

26.《屈原作品敘述方式芻議》,汕頭大學學報(哲社)(廣東)1999年1期。

27.《關于屈原愛國主義的正義性問題》,《屈原研究論集》,湖北美術出版社1999年出版。

28.《詩序與詩經現實主義文學傳統的建立》,《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學苑出版社(北京)2000年出版。

29.《20世紀新楚辭學建立的過程考察》,《淮陰師范學院學報》(江蘇)2000年4期。

30.《出土文獻與孔子盡善盡美的審美思想》,《文學前沿》第2期,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北京)2000年出版。

31.《出土文獻與孔子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學術地位的重新確認》,《文藝研究》(北京)2000年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0年4期轉載)

32.《文人愛奇心態與戰國政治及文化的關系》,《語言與文化論叢》第二輯,華語教學出版社(北京)2000年出版。

33.《中國與世界文化的互動》,《中國文化報》(北京)2000年1月1日《理論版》。

34.《孔子盡善盡美的審美理想新論》,《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究》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出版。

35.《與日月齊光的楚辭研究》,人民政協報2000年12月20日《學術家園》。

36.《2000年國際楚辭學討論會綜述》,文藝研究(北京)2001年1期。

37.《唐虞之道與孔子的大同理想》,人民政協報2001年4月24日《學術家園》。

38.《古代文學存在的價值與研究意義》,社會科學戰線(長春)2001年6期。

39.《從出土文獻詩與志的關系看文學的價值》,中國文化研究(北京)2001年4期。

40.《從原始儒家的終極理想看中西價值觀的一致性》,張豈之等主編《經濟全球化與中華文化的走向》,香港東方紅書社2001年出版。

41.《儒學與中國文學》,《中國儒學文化大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42.《游國恩與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1期。

43.《文學史與文學歷史的復原---關于文學史寫作原則及評價體系的思考》,中國文化研究(北京)2002年1期。

44.《〈孔子詩論〉與孔子的文學目的論的再認識》,文藝研究(北京)2002年2期(新華文摘2002年7月)。

45.《論學術規范的開放性與古代文學研究的多元化和規范化》,職大學報(內蒙古)2002年3期。

46.《詩志與詩經及古代文學的價值》,詩經研究叢刊第三輯,學苑出版社(北京)2002年7月。

47.《先秦文人君子人格的豐富性探討》,中國文化研究(北京)2002年4期。

48.《孔子詩論于先秦詩學》,人民政協報(北京)·文化周刊·學術家園,2002年1月20日。

49.《文學史寫作原則及評價體系——論還原文學歷史對于文學史的重要性》,人民政協報(北京)·文化周刊·學術家園,2002年7月23日。

50.《先秦文人君子人格的豐富性探討—以屈原為中心的考察》,中國楚辭學第一輯,學苑出版社(北京)2002年7月出版。

51.《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談學術的尊嚴與當前學者的責任》,人民政協報(北京)·文化周刊·學術家園,2002年9月17日。

52.《從中國古代文學博士研究生的文獻素養到維護學位制度的公正性與公平性》,社會科學評論(西安)2003年1期。

53.《劣質遺著:我們遭遇另一種學術腐敗》,中國教育報(北京)讀書周刊2003年3月20日。

54.《大學教育的根本目的》,中國青年報(北京)2003年5月29日第四版。

55.《林庚先生著作系年》,(合著)《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4期。

56.《郭店楚簡唐虞之道中原始儒家的終極理想》,《南通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4期。

57.《重視文化發展中的地域特性》,《中國文化研究》(北京)2003年4期。

58.《楚國地域文化流變的全景透視》,人民政協報(北京)文化周刊·學術家園,2003年6月24日。

59 . 《愛奇心態與戰國政治及文化的關系》,職大學報(包頭) 2004年1期。60.《吳林伯先生與文心雕龍研究》,中國文化研究(北京)2004年2期。

61.《吳林伯先生與文心雕龍義疏》,中國教育報(北京)讀書周刊·人文閱讀,2004年5月20日。

62.《愛奇心態與戰國政治及文化的關系》,職大學報(包頭)2004年1期。

63.《人格自覺與文化自覺—兼論中國傳統文化中君子人格的現代價值》,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南京),2004年1期。

64.《從郭店楚簡〈唐虞之道〉看大同為原始儒家的終極理想》,《先秦兩漢文學論集》,學苑出版社(北京)2004年7月。

65.《賦的內涵和外延》,光明日報(北京)2004年8月28日文學遺產。

66.《屈原的放流問題》,光明日報(北京)2004年11月24日文學遺產。

67.《關于漢賦研究的幾個問題》,北方論叢(哈爾濱)2005年1期。

68.《先秦文學的學科內涵》,江海學刊(南京)2005年1期。

69.《現代性立場:從中西文學觀念的發展看中國古代文學的現代價值》,《文學理論前沿》第二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

70.《滑稽家及東方朔與屈原》,湖南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2期。

71.《儒家迂遠而闊于事情辨》,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2期。

72.《楚辭文本研究對楚辭研究的重要性》,滄州師范專科學院學報2005年1期。

73.《從史記研究到史記學研究》,中國文化研究(北京)2005年1期。

74.《林庚先生的生平和著作》,(合著)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詩歌研究中心編《化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2005年3月。

75.《林庚先生著作系年稿》(合著,增訂本),見《林庚詩文集》第9卷,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2005年2月。

76.《戰國巨變與歐洲浪漫主義的現象關聯》,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2期。

 

   

{}
0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web@guoxue.com web@guoxue.com 010-6890766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侯马市| 揭东县| 旬邑县| 静海县| 旬邑县| 奉化市| 本溪市| 石泉县| 商都县| 鄂托克旗| 墨竹工卡县| 莆田市| 祁门县| 孟津县| 南宁市| 合山市| 库车县| 诸城市| 旌德县| 武冈市| 杨浦区| 汾阳市| 咸阳市| 巢湖市| 望都县| 博湖县| 大英县| 甘洛县| 卢湾区| 康定县| 喀喇沁旗| 洱源县| 车险| 鄂托克旗| 塘沽区| 巫溪县| 沾化县| 门头沟区| 阜新市| 遂宁市| 平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