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歷代基本典籍庫
 ◇隋唐五代卷
歷代經典文庫
 ◇國學備覽
 ◇書法備覽
 ◇兵學備覽
 ◇繪畫備覽
 ◇宋詞備覽
 ◇蒙學備覽
 ◇唐詩備覽
 ◇元曲備覽
國學專題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全唐文
 ◇文獻目錄典
 ◇地理文獻典
 ◇清稗類鈔
古籍叢書
 ◇十三經注疏
 ◇六十種曲
 ◇香艷叢書
古籍檢索
 ◇國學寶典
 ◇國學備要
合作產品
 ◇20世紀李白研究論文庫
 ◇三國演義電子史料庫
 
 



-中國古代文學史史料庫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卷

 

國學專題

《全唐文》(附《唐文拾遺》、《唐文續拾》)

全書六易寒暑,計1000卷,共收唐五代作者3035人,文20025篇。《全唐文》成于乾嘉鼎盛時期,在真偽考辨、正文校錄、作者小傳等方面用力頗勤。陸心源《唐文拾遺》、《唐文續拾》補輯遺文達3000篇,新增作者近500人。

清 董誥等 纂修

ISBN:7-900011-51-X/G.49
定價:人民幣1000元

匯款地址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北洼路甲三號A座123室
郵編:100089
收款人: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電話:(+86)10.68980439


咨詢電話:010-68980439

  光盤演示>>>>>>
  例圖一:詞典功能(用鼠標選中一個字,點鼠標右鍵,即出現字典)
  例圖二:強大的搜索功能(在“檢索字串”框內輸入要檢索的詞,可選擇檢索范圍和邏輯關系,在結果中用藍色標示該詞)
  《全唐文》,是有唐一代(包括五代)文章的總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總集。清嘉慶十二年(1807),清仁宗以內府所藏抄本《全唐文》一百六十冊體例未協,選擇不精,遂命儒臣重加厘定,由大學士董誥任總裁。董氏曾任《四庫全書》副總裁,有主編巨書的經驗,故非徒以位高而領銜,具體規劃皆有裁定。 全書凡六易寒暑,至嘉慶十九年(1814)成書,共計1000卷。和《全唐詩》相比,《全唐文》投入了更多的編撰力量。先后參與其事者近百人,其中既有詞章之士法式善、周之琦、秦恩復輩,又有淵博學者阮元、徐松、胡承珙等。這一人員組合,對本書的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保證作用。加上時當乾嘉樸學鼎盛之時,編者又可以充分利用內府圖書,文章本身也不像詩歌那樣流傳多歧而容易以訛傳訛,所以《全唐文》的質量較之《全唐詩》要好得多。 據黃永年、賈憲保《唐史史料學》(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12月版)和陶敏、李一飛《隋唐五代文學史料學》(中華書局,2001年11月版)總結,《全唐文》具有以下一些優點: 首先是搜采十分浩博。據清仁宗《御制全唐文序》、《全唐文·凡例》、法式善《校全唐文記》(《存素堂續集》卷二),編修官們曾從《四庫全書》中的別集,《古文苑》、《文苑英華》、《唐文粹》等總集,《永樂大典》,釋道兩藏中廣泛搜集唐五代文獻,而“天下府廳州縣”方志以及“散見于史子雜家記載、志乘金石碑版者”,亦在求訪之列。如李商隱文集久失傳,清代前期傳本注本《樊南文集》都是從《文苑英華》中抄出的本子,而《全唐文》則從《永樂大典》輯出多篇,錢振倫兄弟即據此作《樊南文集補編》的箋注。今《永樂大典》已殘存無幾,所以《全唐文》的這部分就特別珍貴有用。《全唐文》共收文20025篇,作者3035人,俞樾云“有唐一代文苑之美,畢萃于茲,讀唐文者嘆觀止矣”(《唐文拾遺序》),誠非溢美。 其次是考證校勘較為精密。在小傳的撰寫上,《全唐文》編者下了很多工夫。和《全唐詩》作者小傳相比,《全唐文》作者小傳不但更為翔實,而且糾正了前者不少錯誤。在文章辨偽方面,《全唐文》對于作者有異說的,大都能通過考辨以定去取,而非不負責任地有見必錄。如《邕州馬退山茅亭記》既見于柳宗元《河東集》,又見于獨孤及《毗陵集》,《故東州節度使盧公傳》、《楊烈婦傳》,李翱《李文公集》、李華《李遐叔文集》兩見,悉予訂正,前者歸河東,后者歸李翱。 在文字校錄方面,全書《凡例》規定:“碑碣以石本為據,余則擇其文義優者從之,若文義兩可,則注明一作某字存證”;“金石文字,類多剝蝕而版本完善足信者,即據以登載;其無可據,則注明闕幾字存證;惟殘闕過甚僅留數字,無文義可尋者,不錄”;原書所用《文苑英華》為明刊閩本,“訛脫極多,今以影宋抄逐篇訂正,補出脫字”,為例甚善。
  但是本書工程浩大,加之出自眾手,因此疏忽在所難免,最為顯著的缺憾有兩條:一是輯錄不注出處,二是網羅尚有不少遺漏。前者已無法補救。后者同治年間古文獻學家陸心源掇拾遺文成《唐文拾遺》72卷、《唐文續拾》16卷,出處逐一寫明,收文約2500余篇,作者近310人,于光緒年間付梓。其次,在校訂上,文字訛誤和重出互見較突出,并有人名誤、題目誤、收錄誤現象。小傳敘述亦間有失實。清代考據家勞格深諳唐事,撰有《讀全唐文札記》、《札記續補》共130條,近代唐史名家岑仲勉繼撰《讀全唐文札記》310條,為其糾謬、正誤、質疑,共涉及文章近400篇,作者130余人。
  本書版本主要有:(1)清嘉慶十九年(1814)揚州全唐文局刻本,版入武英殿;(2)光緒時廣州重刻本。(3)1983年中華書局影印嘉慶本,并附影光緒時陸心源的《唐文拾遺》72卷和《唐文續拾》16卷,全部斷句。(4)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原刊本剪貼縮印,后附陸心源《唐文拾遺》、《唐文續拾》,勞格《讀全唐文札記》、岑仲勉《讀全唐文札記》等。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公司
http://www.ffhyjd.com

guoxue@guoxue.com
國學網總編室 010-68980439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云| 武陟县| 泌阳县| 哈巴河县| 宝丰县| 平昌县| 宣威市| 甘谷县| 当涂县| 永德县| 雅江县| 新田县| 东乌| 宣汉县| 佛坪县| 华蓥市| 南木林县| 浙江省| 万盛区| 镶黄旗| 黄浦区| 清河县| 繁峙县| 中西区| 武乡县| 靖边县| 宁乡县| 青龙| 江达县| 科尔| 瓦房店市| 韶关市| 安国市| 柘城县| 瑞安市| 逊克县| 扬州市| 苏尼特左旗| 肃宁县| 阜平县| 平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