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八、碑帖(28種)

329.《大盂鼎》 周 〔拓本〕
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青銅禮器中的重器,有銘文291字,大篆體,字形質樸平實,體勢工整嚴謹,用筆方圓兼備,整體端嚴凝重,是西周早期金文書法的代表作。

330.《嶧山刻石》 秦·李斯 〔宋摹本〕
此碑立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小篆體,相傳為李斯所書。運筆堅勁暢達,字體瘦勁圓潤,人稱“鐵線篆”。結構勻稱,點畫亭勻,既具圖案之美,又有飛動之勢。

331.《禮器碑》 漢 〔明拓本〕
此碑刻于東漢永壽二年(156年),瘦勁如鐵,變化若龍,一字一奇,不可端倪,清超遒勁,無美不具,歷來被推為隸書典范。

332.《曹全碑》 漢 〔明拓本〕
此碑東漢中平二年(185年)立,字用圓筆,秀潤柔麗,體態綽約,結體平正清雅,秀美飛動,是漢代隸書碑刻中秀麗雅則的典范之作。

333.《張遷碑》 漢 〔明拓本〕
全稱《漢故榖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刻于東漢中平三年(186年),隸書。用筆以方為主,于方直中寓圓巧,筆畫粗細相間,生動自然。結體端正中見揖讓,而又沉著方勁。學漢隸者,都以此碑為范則。

334.《乙瑛碑》 漢 〔明拓本〕
全稱《漢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漢桓帝永興元年(153年)立。此碑結體方整,骨肉亭勻,波磔分明,法度嚴謹,用筆方圓兼備,平正中有秀逸之氣,是漢隸成熟期的典型作品。

335.《宣示表》 三國魏·鐘繇 〔淳化閣帖本〕
筆法質樸渾厚,雍容自然,點畫遒勁而樸茂,字體寬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現了魏晉時代楷書脫胎于隸書之后,正式走向成熟的藝術特征,歷來被奉為“楷書鼻祖”。

336.《蘭亭序》 晉·王羲之 〔唐馮承素摹本〕
酒酣之余,信筆而書,雄秀之氣,出于天然,筆墨神韻具臻完美,代表“書圣”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337.《中秋帖》 晉·王獻之 〔宋米芾摹本〕
相傳為王獻之所書,筆法縱逸豪放,瀟灑飄逸,整幅作品一筆而成,即使偶有不連,而氣脈不斷,洵為“至寶”。

338.《伯遠帖》 晉·王珣 〔墨跡本〕
此帖筆力遒勁,儀態蕭散,用筆妍媚流便,大有東晉時王謝子弟的江左風華,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并稱“三希”。

339.《張猛龍碑》 北魏 〔明拓本〕
全稱《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碑》,楷書二十六行,是魏碑后期的杰作。用筆方圓兼施,瀟灑古淡,結構精絕,變化多端,歷代名家推崇備至。

340.《張黑女墓志》 北魏 〔清拓本〕
全稱《魏故南陽太守張玄墓志》,刻于北魏普泰元年(531年)十月。此墓志為楷書二十行,以方筆為主,兼以圓轉,結字微扁,內緊外松,多出隸意。體勢端莊而靜密,峻利而沉著,于奇崛中不失雅正,疏朗中不失茂密,婀娜中雜以流麗,堪稱北魏書法之精品。

341.《始平公造像記》 北魏·朱義章 〔清拓本〕
全稱為《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題記》,孟達撰文,朱義章楷書,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刻于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北壁。方筆斬截,結體緊密,點劃飽滿,鋒芒畢露,雄峻非凡,被推為魏碑方筆剛健風格的代表。

342.《泰山經石峪》 北齊 〔清拓本〕
全稱《泰山經石峪金剛經》,著名摩崖石刻,被尊“大字鼻祖”和“榜書之宗”。用筆安詳從容,風神淡泊雍榮,結體奇特,斜倚相生,充滿個性。

343.《董美人墓志》 隋 〔清拓本〕
該墓志上承北魏書體,下開唐代新風,布局恭正嚴謹,筆法精勁含蓄,結體淳雅婉麗,給人清朗爽勁、時有古意的感覺,堪稱隋朝楷書作品中的杰作。臨習此碑,可以祛除塵俗之氣。

344.《真草千字文》 隋·智永 〔日本藏墨跡本〕
該帖法度謹嚴,一筆不茍,運筆精熟,秀潤圓勁,飄逸之中猶存古意,繼承并總結了“二王”正草兩體的結體和章法,在南朝書法中具有范本作用,是智永傳世的代表作。

345.《九成宮醴泉銘》 唐·歐陽詢 〔宋拓本〕
唐初著名碑刻。字體結構典雅大方,法式嚴謹,看似平正,實則險勁,筆法剛勁婉潤,兼有隸書筆意,是歐陽詢晚年的經意之作,被視為楷書典范之一。

346.《孔子廟堂碑》 唐·虞世南 〔唐拓本〕
唐武德九年(626年)刻,為虞世南六十九歲時所書,為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用筆俊朗圓潤,字形稍呈狹長而尤顯秀麗。橫平豎直,筆勢舒展,一片平和潤雅之象。

347.《雁塔圣教序記》 唐·褚遂良 〔宋拓本〕
亦稱《慈恩寺圣教序》,永徽四年(653年)立。凡二石,皆為楷書,是褚遂良的代表作,字體清麗剛勁,筆法嫻熟老成。唐張懷瓘評此書云:“美人嬋娟似不任乎羅綺,鉛華綽約甚有余態。”

348.《書譜》 唐·孫過庭 〔墨跡本〕
《書譜》是唐代孫過庭闡述自己對書法見解的墨跡,奠定了中國書法理論的基本框架,書法、文辭俱佳。用筆取法王羲之,全篇三千七百馀言,一氣貫注,筆致具存,實為草書至寶。

349.《古詩四帖》 唐·張旭 〔墨跡本〕
此帖本無款識,明代董其昌定為張旭所書。筆法奔放不羈,如驚電激雷,倏忽萬里,而又不離規矩。行文跌宕起伏,動靜交錯,滿紙如云煙繚繞。通篇筆畫豐滿,絕纖弱浮滑之筆,是狂草書中的經典之作。

350.《自敘帖》 唐·懷素 〔墨跡本〕
唐代著名書僧懷素追述自己學習草書的經歷,全帖墨氣紙色精彩動人,縱橫變化發于毫端,如散僧入圣,狂怪處無一點不合軌范,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是懷素晚年草書的代表作。

351.《多寶塔碑》 唐·顏真卿 〔宋拓本〕
顏真卿早期的代表作。結構疏密勻稱,平穩謹嚴,用筆一絲不茍,剛勁秀麗,點畫皆有法度,是初學書法者的極佳范本。

352.《玄秘塔碑》 唐·柳公權
《玄秘塔碑》是柳公權“極矜練之作”,結字內斂外拓,緊密勁挺,筋骨外露;運筆勁健舒展,干凈利落,遒媚峻拔。全碑超脫神駿,法度謹嚴,森嚴難犯,是學習柳體的最佳范本。

353.《黃州寒食詩帖》 宋·蘇軾 〔墨跡本〕
此帖詩書并茂,光彩照人,被后人推為“天下第三行書”。黃庭堅稱:“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354.《蜀素帖》 宋·米芾 〔墨跡本〕
米芾此帖筆法率意,結體奇詭,布局中和,一洗晉唐以來和平簡遠的書風,創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董其昌稱“此卷如獅子搏象,以全力赴之,當為生平合作”。

355.《洛神賦》 元·趙孟頫 〔墨跡本〕
元大德四年(1300年)書,為趙孟頫行書的代表作。全篇氣韻連貫,首尾呼應,結構嚴謹。用筆圓轉流美,行中兼楷,深得二王遺意。

356.《草訣百韻歌》 明·韓道亨
此帖按照草書結體和行筆規律,編成五字一句的韻文,便于識別和記憶,對初學草書者的認識和辨別各種草書字形有很大幫助。

九、其他(24種)

357.《書目答問》 清·張之洞 5卷.〔光緒二年初印本〕
系指導治學門徑的舉要目錄,選錄了歷代流傳至今的重要典籍二千二百馀種,在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外,另設叢書、別錄兩部,是對傳統分類法的突破。而《四庫全書》未收者占十之三四,價值極大。

358.《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清·紀昀等 200卷.〔四庫全書本〕
在《四庫全書》纂修過程中,于每種古籍前置該書的提要,包括:版本源流、作者概況、內容泛論、考據甄別、總體評價等,資料豐富,對后世學人搜羅資料、研討古籍,有著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359.《國學概論》 章太炎
該書是章太炎1922年4-6月在上海講授國學的記錄稿,由曹聚仁整理成書。書中精辟論述了國學的內涵以及研治國學的方法,系統介紹了傳統經學、哲學、文學的流變、對各時期學術發展的特點、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獨到的評價,可視作一本中國經學、哲學、文學的簡史。

360.《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 梁啟超
國學大師為學習國學所列出的入門級書目,并介紹每種書的讀法,對國學愛好者尤其具有指導意義。

361.《宋元戲曲史》 王國維
我國第一部戲曲史論著,系統地論述了中國戲曲的起源和形成、藝術特征及文學成就等一系列戲曲史研究的根本問題,提出元雜劇是中國戲曲的真正開端。全書征引材料豐富,治學態度嚴謹,影響深遠。

362.《經典常談》 朱自清
作者用十三篇文字要言不煩地介紹了華夏民族文化,提綱挈領,娓娓道來,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學、歷史、哲學的一本入門書,亦可見作者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態度。

363.《唐詩雜論》 聞一多
該書以歷史的眼光、詩人的角度分析研究唐詩,沖破了傳統學術的狹隘和封閉,內容涉及文章體裁、詩人年譜以及詩歌的翻譯等,論述精辟,語言生動形象,兼有知識性和趣味性。

364.《中國小說史略》 魯迅
中國第一部小說史專著,具有里程碑意義。首次從文體演進的角度,勾勒了中國小說發展的歷史進程,建立了中國小說史的體系,并采用現代學術的研究方法,材料收集豐富,評論精當簡潔。

365.《開心學國學——不可不知的1000個國學知識點》
國學基礎知識讀物,按現代學科分類,匯集了歷史、文學、哲學、軍事、宗教、藝術、科技、經濟、教育、風俗等十個方面的一千個國學知識點,既注重通俗性,更強調專業性,所選條目均為各學科最重要的入門知識,可謂薈萃百家,包羅萬象。

366.唐詩簡史
介紹唐代詩歌的特質和形成、發展過程,并將唐詩分為承襲期、自立期、高峰期、轉折期、繁盛期、衰微期六個時期來展開論述,從中可知唐詩發展脈絡。

367.唐詩名篇賞析
遴選57位詩人400余篇詩作,其中不乏陳子昂、孟浩然、岑參等名家名篇,更有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家之作,每篇作品后都有精心制作的賞析文字,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作品。

368.宋詞簡史
以晏殊、歐陽修、柳永、蘇軾、周邦彥、辛棄疾等詞人為線索,論述宋詞發展的歷史,脈絡清晰,語言流暢,對學習宋詞具有指導意義。

369.宋詞名篇賞析
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諸葛憶兵教授精心選編118位詞人的名篇名作,每篇作品都由諸葛老師細細品讀,引導讀者更好的體味經典帶來的愉悅。

370.元曲簡史
由首都師范大學汪龍麟教授等撰寫,結合元代社會歷史特點,以關漢卿、王實甫《西廂記》和《琵琶記》等為主要線索,介紹元代戲曲的發展歷程,文筆清新流暢,娓娓道來。

371.元曲名篇賞析
由首都師范大學汪龍麟教授撰寫,解讀最具代表性的元曲,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王實甫的《西廂記》、馬致遠的《漢宮秋》、鄭光祖的《倩女離魂》、高明的《琵琶記》等。

372.書法簡史
由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葉培貴教授等撰寫,將書法的發展歷史鋪敘開來,令人受益匪淺。

373.繪畫簡史
共十章,將繪畫的發展歷史分為史前繪畫、夏商周繪畫、秦漢繪畫、魏晉南北朝繪畫、隋唐繪畫、五代十國繪畫、宋遼金繪畫、元代繪畫、明代繪畫和清代繪畫十個時期來一一展開論述。

374.篆刻簡史
簡述篆刻藝術的發展歷史,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古代印章,二是篆刻藝術。前者分為濫觴期、勃興期和高峰期三個時期來論述,后者則分為衰微期、崛起期、發展期和繁盛期來描繪。

375.歷代軍旅詩365首
遴選先秦至清末歷代軍旅詩365首,反映了古代軍旅生活從募兵、從軍、戍邊、守關,到出征、鏖戰、凱旋的各個側面,主旨健康,格調昂揚。

376.歷代牡丹詩365首
遴選唐宋元明清歷代吟詠牡丹的詩篇365首,既有耳熟能詳的名作,也有寂寂無聞的小詩,以彰顯牡丹的國色天香和雍容富貴。

377.歷代中秋詩365首
遴選魏晉至清末歷代吟詠中秋的詩篇365首,反映了中秋時節的歷史風貌和社會生活,傳達出中華民族渴望家國團圓的心理內涵。

378.歷代端午詩365首
遴選初唐至清末歷代吟詠端午的詩篇365首,或描繪風俗,盡言節日之繁華;或懷念忠臣,吊古嘆今,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379.歷代七夕詩365首
遴選西漢至清末歷代吟詠七夕的詩篇365首,多寫牛郎織女故事及穿針乞巧習俗,或輕快活潑,或幽怨纏綿,愛情主題時隱時現,憑添無窮魅力。

380.歷代菊花詩365首
遴選魏晉至清末歷代吟詠菊花的詩篇365首,名作迭出,從各個側面表現了菊花的清姿傲骨,既有隱逸之風,又有勵志之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汽车| 望江县| 桂林市| 西充县| 尼勒克县| 邵东县| 凤凰县| 商水县| 宁南县| 阜新| 晴隆县| 三亚市| 平顶山市| 浮梁县| 财经| 哈巴河县| 依兰县| 亚东县| 顺平县| 巢湖市| 屏山县| 左贡县| 策勒县| 临夏县| 通城县| 兴化市| 宁阳县| 五指山市| 宁城县| 讷河市| 确山县| 吴忠市| 荔浦县| 和田市| 山阳县| 澎湖县| 兴城市| 阿拉善右旗| 利辛县| 岫岩| 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