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讀《濂溪太極圖說探源考辨》札記

                           郭 彧

 

自清初以來,《周子太極圖》的淵源問題爭訟不已,似已成為學術界的一大公案。繼黃宗炎、朱彝尊、毛奇齡、李恭之后,謂此圖淵源出自道家者亦不乏其人。其中有影響者,如呂思勉謂“太極圖之出于道家,殆不可諱”(1),陳鐘凡謂“敦頤之學,上溯道家,其淵源所漸,可考而知。朱熹謂太極圖者濂溪之所作,張式謂太極圖乃濂溪自得之妙,并非確論矣”(2),馮友蘭謂“要之周濂溪之太極圖,與道教有關系,似為事實”(3),“黃宗炎的考證的意義,在于指出太極圖從道教來的,這一點是重要的”(4),侯外廬謂“周敦頤的思想本受道家和道教的影響。據毛奇齡考證,太極圖是模仿了彭曉的《明鏡圖訣》中的《水火匡廓圖》和《三五至精圖》”(5),“清朝毛奇齡著《太極圖說遺議》,胡渭著《易圖明辨》,對這一問題作了探討,真相大白。明末黃宗炎著《太極圖辨》,作了系統的分析,指出‘周子太極圖創自河上公’(意即創自道家)。他把太極圖逐段分解,以與道教之說相對比,明證卓識,足以取信!纨g這個論斷,無可懷疑!保6),束景南謂“揭開周敦頤《太極圖說》之謎的關鍵在于探明隨唐以來道教太極圖本身的真相,并弄清周敦頤《太極圖說》同道圖之間的淵源關系。前人這方面的研究雖力探其源卻沒得其實。實際上,道教關于無極太極的道圖有逆則成丹的無極圖和順行造化的太極圖兩類圖式”(7),“周氏《太極圖》思想淵源于道教,是易家剽竊了道圖,而不是道徒改造了易圖”,“太極圖淵源于太易圖,是道徒把太易圖改制成為太極圖”(8)。1991李申教授《太極圖淵源辨》一文(9)及1992年《話說太極圖》一書問世(10),引起了學術界人士的高度重視。李申教授以道教史的研究成果(11),有理有據地辨析了《周氏太極圖》的淵源,明確指出《太極圖》乃周敦頤所自作,是道士竊之入《藏》,一步步地將其改造為丹道之圖。這一考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足以引導人們繼續深入地加以研究考辨。

 

劉承相先生是一位韓國留學生,在陳谷嘉教授的指導下,寫出了頗有價值的《濂溪太極圖說探源考辨》碩士學位論文。在國內仍有老一代學者主張“太極圖有圖有說,其圖卻并非周敦頤的創造,道教有《先天太極圖》”的情況下(12),一個外國青年學者能寫出這樣論據充足,觀點明確的學位論文,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濂溪太極圖說探源考辨》一文在李申教授、趙瑞民先生研究的基礎上,又引用了大量的歷史資料,詳盡而全面地對《周氏太極圖》的淵源進行了事實求是地考辨。對朱震有關《太極圖》傳承之說、陳摶是否有《易》學著作、黃宗炎的源于《無極圖》之說、毛奇齡的源于《參同契》之說、晁說之等人的源于釋家說及現代學者束景南的源于道教“太易圖”之說,一一進行了考辨。結論中指出“歷代各家說法,各說均有極大矛盾”,“通過本文考辨,筆者以為《太極圖說》來自佛、道之說不能成立,本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濂溪自創說’最為合理!

 

本人讀過《濂溪太極圖說探源考辨》一文之后,受益匪淺。個人認為文中見長之處有以下幾點:

 

1.特別指出今日流傳的《太極圖說》之“圖”與“說”,是經“朱子改正而確定的”。

 

2.據朱震《進周易表》謂王弼注《易》“雜之以莊、老之言”,“國家龍興,異人間出”之言,

辨明朱震有關《易》圖傳承說的“崇陳抑老”本意,指出“希夷之學,老氏之學”說與朱震的本意相

悖。

 

3.指明“陰陽相含太極圖”是“三種太極圖中最晚出現”的。

 

4.引朱熹《答袁樞》“其圖亦非古法,但今欲易曉,且為此以寓之”說,辨明以黑白塊替代卦爻符號之法出于宋代,從而為辨《水火匡廓圖》非出自彭曉《參同契分章通真義》提出了力證。

 

5.以“康節終身不言陳摶的學問”為據,認為是“邵伯溫為了抬高父親的地位,以康節遺書中稱頌陳摶之言,至于在康節之學統上連接陳摶。”劉牧、邵雍、周敦頤均不言其圖之師承,的確發人深思。

 

6.指明“宋代人把陳摶視為‘高明之士’、‘隱者’,不以為異端者”。

 

7.以《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圖》中其他圖出于劉牧《易數鉤隱圖》和楊甲《六經圖》為旁證,而辨

《太極先天之圖》“是北宋以后之作”。

 

8.以較中國本為早的朝鮮本“均無圖象,而只畫線”之《十重圖》為證,對毛奇齡所見之《十重圖》提出非“密宗的原圖”的疑問。李申教授亦指出:“日本吾妻重二持此說:敦煌本亦無圖。”

 

9.以“‘陸參’與‘陸詵’顯然是二人”辨明“濂溪與陸詵、張伯端亦毫無關系。”

 

當然,以本人拙見,《濂溪太極圖說探源考辨》一文尚有“言不盡意”之處。今亦列出幾點:

 

1.明初趙為謙《六書本義》所列“陰陽相含太極圖”圖名是《天地自然河圖》。讀章潢《圖書編》可知,是章潢為與《周子太極圖》相區別而命名為“古太極圖”。

 

2.除“另外兩種‘太極圖’”之外,還有劉牧一圈上有黑白圓點的“太極圖”。謂“太極圖問世自濂溪始,以前無人畫圖”,似對劉牧的“太極圖”有所疏忽。

 

3.謂“來氏太極圖”是對“古太極圖”的“加以創新稱為圓圖”似乎不妥。從高雪君《易經來注圖解》卷首《圖象補遺》中的《伏羲卦》圖來看,此圖似來源于十二辟卦圓圖。又謂“該圖畫之簡單而適用范圍極廣,于河圖、洛書、四象、八卦、十二辟卦、二十四節候等容易融合,產生許多類似圖”,此說亦有商量。與《來知德圓圖》類似之圖有見于元代胡一桂《周易啟蒙翼傳》之《文王十二月卦氣圖》及明韓邦奇《啟蒙意見》之“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與“知覺運動榮瘁開落”二圖,此皆先于來氏圖而存在。

 

4.謂“韓國國旗上有該太極圖樣,在世界上影響較大”,亦不確切。其實從邏輯推衍的過程看,有“黑白魚眼”之圖是楊甲《六經圖》中《伏羲八卦圖》(初爻畫于外)的演化圖,亦是朱震《漢上易傳卦圖》中《八卦納甲圖》(初爻畫于外)的演化圖(13)。而類似韓國國旗上之無“魚眼”之圖,則是俞琰《易外別傳》中《乾坤坎離圖》的演化圖。謂此樣圖式的產生“成為千古之謎”,似乎不妥。

 

5.謂“濂溪《太極圖》,其實是‘太極演化圖’”之說,如果是針對《易傳》“易有太極”概念而演化出此圖,則無有疑義。如果說是“至宋世周敦頤改構造的太極圖,當是太極演化圖”,則“至宋世周敦頤改構造”之說,令人費解。

 

6.朱震一面說“先天圖”傳自陳摶,一面又于《周易圖》中稱方圓六十四卦合一之圖為《伏羲八卦圖》,并謂“右伏羲八卦圖,王豫傳于邵康節,而鄭夬得之”。此事當考:邵雍于共城對王豫講學時是將方圓六十四卦合一之圖稱之為《伏羲八卦圖》,而于三十七歲遷居洛陽之后對張岷講學時方改稱之為《先天圖》。

 

7.“《太極圖說》之‘二五之精’是指‘陰陽五行’,是圖象的第二圈與第三五行圖合而指稱”,此說亦有商量!吨茏犹珮O圖》五層圖式是解《易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之義而作!皶逵谝弧,皆寓“太極”之義。佐以《易通》而理解之,第三層圖式是本漢儒之意以四季為四象,“分土王四季”,水生數一合中五成數六示冬;木生數三合中五成數八示春;火生數二合中五成數七示夏;金生數四合中五成數九示秋。此圖左陽右陰,“五行一陰陽”,天一生水而地六成之,天一陽數,地六陰數,此即五行之水一陰陽;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地二陰數,天七陽數,此即五行之火一陰陽,陰陽歸于一太極。與《易通》“水陰根陽,火陽根陰”、“五行陰陽,陰陽太極,四時運行,萬物始終”之義同。謂“二”為兩儀,“五”為五行,并有“五行一陰陽,陰陽一太極”之說,此為一解;謂火數二合木數三為一五,象陽儀,水數一合金數四為一五,象陰儀,四象歸于兩儀,兩儀歸于一太極,此又為一解。以邵雍“萬物各有太極、兩儀、四象、八卦之次”說(14)度之,第三層圖示亦寓有“二”,“二五之精”即四象、兩儀之精——五行一陰陽,陰陽一太極而已!吨茏犹珮O圖》當“會五于一”來看,不當以“二”專屬之第二層圖式,以“五”專屬之第三層圖式。

 

8.謂“太極先天之圖”之“《圖》與《太極圖》相同,《說》則完全不同”,則辨之有失。此圖與朱震所列《太極圖》、楊甲所列《易有太極圖》、朱熹所改定之《太極圖》皆不同處是:“陰靜”二字標于第一層圖式左右;“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標于第三層圖式左右;“萬物化生”標于第四層圖式左右。而“水”繞過中“土”與“木”直連,則同于朱熹改作之圖,與朱震、楊甲所列圖不同。“陽動”二字之標注,則與楊甲圖同,而與朱震、朱熹圖不同。

 

總之,劉承相先生《濂溪太極圖說探源考辨》一文,是近幾年來繼李申教授之后考辨《周子太極圖》淵源的一篇不多見的學術觀點明確、立論恰當、論據充分的好文章。特別是幾處見長的考論,有發前人所未發處。至于本人出于拙見而提出來的幾點僅供參考的意見,多數是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無他,希望“更上一層樓”而已。本人深有感觸的是,如此高水平的考辨文章竟出自一位外國留學生之手,而我們國內青年學者能于此方面有如此功夫的學術著作卻不多見,任俊華同志的《周敦頤太極圖淵源再審思》一文,可謂鳳毛麟角了。

 

1998.4.5

 

注釋:

 

(1)見呂思勉著《理學綱要》第36 東方出版社 19963月第一版

(2)見陳鐘凡著《兩宋思想述評》第31 東方出版社 19963月第一版

(3)見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1933 第二編 1992 中華書局本 下冊822

(4)1986年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五冊55

(5)見侯外廬主編《中國思想通史》1959年本 第四卷上冊540

(6)見侯外廬等主編《宋明理學史》第二章第二節

(7)見束景南《周敦頤太極圖說新考》《中國社會科學》1988年第2

(8)見束景南《太易圖與太極圖——周敦頤太極圖淵源論》《東南文化》1994年第1

(9)載《周易研究》1991年第1

(10)知識出版社19927月第1

(11)任繼愈主編的《道藏提要》于1988年完成。0436號《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圖提要》(王卡先生寫)已有“此圖原不著撰人與年代。其中圖象哲理,汲取邵雍、周敦頤之《易》學!瓘闹藭w出北宋后”之考證成果。

(12)見容肇祖《周敦頤與道教》一文《道家文化研究》第五輯第264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月第1

(13)張惠言《易圖條辨》解說趙撝謙《天地自然河圖》,有“觀此數說,則此圖元初出于建安,明人盛傳之。……為此圖者,蓋由朱子發納甲之圖,用周元公太極之法,環而入之”之說。依其說,用林至《易裨傳》之法,變《納甲圖》為黑白塊之圖,用弧形線中分巽初爻、坎中爻、艮上爻、兌上爻、離中爻、震初爻,然后以巽初爻之半塊黑補震初爻之半塊白,離中爻之半塊黑補坎中爻之半塊白,兌上爻之半塊黑補艮上爻之半塊白,再變畫坎上爻黑塊為“白魚之黑眼”、離上爻白塊為“黑魚之白眼”,即得此“陰陽相含太極圖”。

(14)見《皇極經世·觀物外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绿春县| 墨竹工卡县| 乐亭县| 清水河县| 观塘区| 石嘴山市| 灌阳县| 四会市| 察雅县| 滨州市| 兴安县| 维西| 富民县| 衢州市| 肃宁县| 宿迁市| 蒙自县| 响水县| 杭锦后旗| 枣阳市| 泽州县| 广宁县| 佛山市| 西乡县| 乌什县| 香港| 兴文县| 喀喇| 沂源县| 公主岭市| 昭苏县| 黑山县| 个旧市| 肥城市| 松江区| 邵武市| 崇州市| 克东县| 三河市| 房产| 阿合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