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高亨著作集林》簡介、目錄

陳錦春

高亨著作集林

作者:高亨著、董治安編

圖書詳細信息:
ISBN:7302086869
定價:690元
印次:1-1
裝幀:平裝
出版日期:2005-1-1

圖書簡介:
  高亨(1900~1986),清華國學院首屆研究生,其治學方法深受王國維、梁啟超二位大師影響。1926年畢業(yè)后,先后執(zhí)教國內多所大學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完成著作17部,涉及《周易》、《詩經(jīng)》、《楚辭》、《老子》、《莊子》、《墨子》、《商君書》、文字學、上古神話等多個領域,多具開創(chuàng)之功,成就斐然,論著被毛澤東譽為“高文典策”。《高亨著作集林》是其平生著述的第一次大結集,收著作17種,總字數(shù)達300多萬。高亨先生的著作出版時間跨度大,尋訪不便。此次出版不僅能展示其學術全貌,而且能滿足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多方需求,是文史哲和科技史等領域研究者的重要參考書,尤其適宜圖書館收藏、利用。

  高亨先生的學術生涯,如果從一九二六年畢業(yè)清華國學研究院算起,迄於一九八六年逝世,整整經(jīng)歷了六十個春秋。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他於多所高等院校辛勞執(zhí)教的同時,還把大量精力用於古籍整理和國學研究,留下了總計約五百萬字的學術著作。這些著作,有的出版較早,流通未廣,如今已不易求索。清華大學出版社決定把高亨先生的著作集於一編,統(tǒng)一整理、修訂後重新出版,實在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出版社以我親炙高師於時最久,邀我參加編纂工作。我既義不容辭,理應勉力而為,同時,卻也感到工程浩大而時間較為倉促,肩上這副擔子的分量實在是沉甸甸的。
此次編集,力求全面展示高亨先生的學術成就,計彙收專書十六種,又輯散見論文十七篇為一種,共十七種。應該說,高亨先生的學術著作已基本盡集於此。需要附此交代的是:其一,據(jù)現(xiàn)在所知,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之初,高亨先生曾寫成一部《甲骨金石文字通箋》(稿),裝訂十四冊、大約數(shù)十萬字,一九三三年為友人借閱而失落。雖然高亨先生直至晚年一直念念於此事,今天卻已難以訪查,為我們的編纂工作多少留下了一點缺憾。其二,另一部積高亨先生幾十年精力編纂而成、多達一百八十餘萬字的《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一九八九年七月出版),考慮到是以彙編資料為主,帶有工具書性質,加以難於製版,因接受出版社的建議,暫未收入本編,但於目錄中保存了書名。其三,高亨先生早期撰寫的論文、劄記,以年代悠遠、文獻不足而難於一一查考,所輯僅十馀篇,顯然遺漏不少。全面的收集與整理,也只能俟諸來日了。
  編者說明此外,還有兩部書的選編需要略作說明:一是本編全文收入了《莊子今箋》。考慮的根據(jù)是,儘管高亨先生曾就此書做過刪簡、訂正,寫成晚出的《諸子新箋》(《莊子新箋》部分),然而,細審被刪削的四十馀條釋義,似仍多有學術參考價值;被訂正的若干條目,也往往能夠顯示作者治學的堅持追求和不斷開拓。因此,我們視《莊子新箋》與《諸子新箋》為各自獨立的兩部著作,并予收入本編。二是《文史述林》的處理。其書所收二十二篇論文中,有五篇始見於《周易雜論》,而重作刊載時並未作重要的文字修改。為避免同一內容的重複,本編保留《周易雜論》,而於《文史述林》中刪去相重的部分,僅列五篇論文的題目,以供參考。
本編所收高亨先生的論著,注意選用較好的底本,即相對出版晚近、內容較為完善的本子,或經(jīng)過作者、出版社修訂過的新本。例如:《周易古經(jīng)通說》、《周易古經(jīng)今注》選用的是中華書局一九八二年出版的兩書合編本,《諸子新箋》選用的是齊魯書社一九八年八月出版的新一版,《文字形義學概論》、《周易雜論》等也是選用了經(jīng)過文字訂正的新版本。
  本編所收高亨先生的書,力求較多保存原印本所附有關資料,舉凡“序言”、 “述例”、“說明”、“附錄”等等,都概不作刪動,以備參用。對於原印本內容、文字的整理,取慎重的態(tài)度。所持基本原則是:一、儘量不改、少改原印本的內容和文字。二、明顯的個別筆誤和排印中的文字差錯,則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全部改正。三、學術思想與學術觀點的問題,凡屬於那個時代的烙印,以及由此形成的一些認識和理論上的局限,除極個別地方作了技術性改動以外,一般都保持歷史原貌。至於高亨先生本人對舊作的修訂,則一經(jīng)查實一概按修訂稿排印(如《詩經(jīng)選注》)。四、對個別出版於“文革”當中的著作(如《商君書注譯》),在多方徵求意見後,酌予刪去了一些並不影響學術內容的用語。對於異體字,我們沒有做刻意的統(tǒng)一,以保留著作原貌。
本編所收論著十七種,依次略分成為十卷。內容相同、相近的專書,注意置於同卷,以便研讀。新輯論文十七篇的編排順序,則完全按照發(fā)表時間先後為準。所收十七種論著,每種均設“本冊說明”一篇,或點明原作主旨,或簡介成書過程,或著錄版本的演化,或交代整理的情況等,都由編者統(tǒng)一撰寫。編末“附錄”部分,收列《高亨先生傳略》與《高亨先生生平學術年表》兩種,以求向讀者提供有關高亨先生及其學術成就的一點參考資料。
  最後應當說明,在這部大型叢著開始立項和著手編纂的過程中,馬慶洲、王承略兩位先生都給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議,王承略先生還幫助查找文獻和複製資料,承擔了一部分協(xié)調編務的工作。參與具體整理、校勘者,統(tǒng)於各篇“本冊說明”中說明。

 

《高亨著作集林》  目錄
第一卷周易古經(jīng)今注
(含《周易古經(jīng)通說》)
周易雜論
第二卷周易大傳今注
第三卷詩經(jīng)今注
第四卷詩經(jīng)選注
楚辭選
上古神話
第五卷老子正詁
老子注譯
第六卷諸子新箋
莊子今箋

第七卷墨經(jīng)校詮
商君書注譯
第八卷文字形義學概論
古字通假會典(存目)
第九卷文史述林
第十卷編外論文輯存
附錄
高亨先生傳略
高亨先生生平學術年表高亨著作集林第一卷總目錄第一卷目目錄
周易古經(jīng)今注

重訂自序

舊序(摘錄)

述例
十一
本書引用周易書目
十四
周易古經(jīng)今注卷首
二一
周易古經(jīng)通說
二一
提要
二一
第一篇周易瑣語
二六
第二篇周易卦名誤脫表
四一
第三篇周易卦名來歷表
四八

第四篇周易筮辭分類表
七六
第五篇元亨利貞解
一三一
第六篇吉吝厲悔咎兇解
一四九
第七篇周易筮法新考
一六四
周易古經(jīng)今注卷一
一八八
乾第一
一八八
坤第二
一九三
屯第三
一九八
蒙第四
二三
需第五
二六
訟第六
二九
師第七
二一二比第八
二一五
小畜第九
二一九
履第十
二二二
泰第十一
二二六
否第十二
二三二
同人第十三
二三七
大有第十四
二四
謙第十五
二四三
豫第十六
二四六
周易古經(jīng)今注卷二
二五
隨第十七
二五
蠱第十八
二五四
臨第十九
二五六
觀第二十
二六噬嗑第二十一
二六三
賁第二十二
二六六
剝第二十三
二七
復第二十四

二七三
妄第二十五
二七六
大畜第二十六
二七八
頤第二十七
二八二
大過第二十八
二八五
坎第二十九
二八八
離第三十
二九三
咸第三十一
二九八
恒第三十二
三一
周易古經(jīng)今注卷三
三四
第三十三
三四大壯第三十四
三七
晉第三十五
三一一
明夷第三十六
三一五
家人第三十七
三二
睽第三十八
三二三
蹇第三十九
三二七
解第四十
三三
損第四十一
三三二
益第四十二
三三五
第四十三
三三九
第四十四
三四三
萃第四十五
三四六
升第四十六
三五一
困第四十七
三五三井第四十八
三五九
周易古經(jīng)今注卷四
三六四
革第四十九
三六四
鼎第五十
三六七
震第五十一
三七一
艮第五十二
三七五
漸第五十三
三七九
歸妹第五十四
三八四
豐第五十五
三八八
旅第五十六
三九三
巽第五十七
三九八
兌第五十八
四一
渙第五十九
四四
節(jié)第六十
四七中孚第六十一
四九
小過第六十二
四一三
既濟第六十三
四一七
未濟第六十四
四二一

周易雜論
四二五

小序
四二七
《周易》卦象所反映的辯證觀點
四二八
《周易》卦爻辭的哲學思想
四四一
《周易大傳》的哲學思想
四五八
《周易》卦爻辭的文學價值
四七六
《左傳》《國語》的《周易》說通解
四九一高亨先生像上圖二十年代的高亨先生
下圖高亨先生與夫人羅璘

 

〖關閉窗口〗


版權所有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阳县| 石家庄市| 云霄县| 西青区| 尉氏县| 额敏县| 黔西县| 吉林市| 乌什县| 余姚市| 巴彦县| 延庆县| 醴陵市| 瓮安县| 济源市| 郁南县| 江达县| 邓州市| 河东区| 喀喇沁旗| 镇江市| 南安市| 衡阳市| 清水河县| 本溪| 包头市| 寻甸| 襄樊市| 乃东县| 乌拉特中旗| 来凤县| 屏东县| 和龙市| 澄江县| 乌兰浩特市| 兴义市| 汉源县| 修武县| 高碑店市| 本溪| 建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