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本書對中國佛教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宗派——禪宗在唐五代時期的成立和迅速興起的歷史作了全面系統的考察和論述。第一章著重介紹禪宗正式形成之前的禪經翻譯和主要禪法;第二章介紹禪宗“史前”醞釀期從菩提達摩至僧璨的事跡和對后世禪宗有較大影響的禪法思想。此后各章介紹中國禪宗的初創期、南北宗并立期和南宗獨盛期、禪門五宗(臨濟宗、溈仰宗、曹洞宗、云門宗、法眼宗)形成及它們早期傳播的歷史。
全書注意結合社會環境對禪宗的形成和發展進行考察。重點有:
1.唐五代禪宗史上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跡、重要著述和思想、主要弟子;在論述他們的禪法思想時注意考察他們所依據的佛典及他們對此所作出的獨特解釋,并揭示他們對儒、道等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吸收和發揮。
2.唐五代朝廷和中央、地方官員與重要禪僧之間密切交往的情況。認為禪宗在形成與發展過程中得到藩鎮節度使、中央委派的流動性的觀察使、州刺史為首的地方軍政官員的支持,五代時得到某些割據王國的優遇。
3.對禪門五宗的“門庭施設”或門風的介紹,置于從整體上介紹各宗禪法之后,有意強調它們只是運用各宗禪法對弟子、參禪者傳禪施教的手段和方法。
4.注意介紹外國,特別是筆者比較熟悉的日本的禪宗研究成果,并且根據情況加以吸收。
5.除利用傳統資料外,盡可能利用最新發現的資料,其中包括敦煌禪籍、碑文、地方志、考古發掘文物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