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
陳繼儒 編集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411好物與妙用
好香用以熏德,好紙用以垂世,好筆用以生花,好墨用以煥彩,好茶用以滌煩,好酒用
以消憂。
[述論]
在我們生存的這個自然和社會里,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所有出現在我們身邊的事物都
有其獨特的意義和價值。如果我們自己擁有那最佳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技能,則萬事萬物都會
成為我們的朋友和知己。而生活中的藝術,就在于使任何事物都發揮其最美好的用途。
當萬事萬物皆供我們使用的時候,他們也自然地得到了自我價值的體現。不過,好東西
遇到了糟人手,也只能去叫苦了。好人手碰上了糟東西,盡管可以湊合一時,但終非長久,
仍然不免遺憾。所以好東西遭逢了好事物,好事物碰到了好人手,便能夠得到好效果。一切
都在一個緣字,也在一個巧字上。
古人以香草來比喻君子的德性,《陋室銘》中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道德本身
就是溫馨的。但它又需要經常地培養和薰染,否則就會變質換味。所以,當我們居家讀書修
養時,便點燃那華香或者身佩香草,正好能夠提醒自己修養德性,以便如香草一般馨香宜人。
外在的芳香與我們心靈的芳香融為了一體,就能夠使我們自己溫馨,也可以給他人帶來感染
和薰陶。
那么,一張上好的紙張,在上面寫下那可以傳世不朽的文字。紙傳多遠,則文字便會流
傳多遠,豈不是最為適切呢?歷史上,我們知道那些著名的書法藝術家留下了許多的作品。
可惜的是,他們所使用的紙張并不見得都是上好的,所以保存不久便損壞了。當然也就流傳
不到今天了,使我們徒然感到惋惜!我們現在又有什么不同呢?有些東西不愿意流傳的,就
隨便用上一張什么紙,寫過就拉倒。可有些東西,自己就想寫在那好紙上,以便它存在的久
遠一些。
同樣,得到一枝好筆,讓我們用它來寫下那龍飛鳳舞、銀鉤鐵畫的珍貴筆跡和字字珠璣、
言言錦繡的美好篇章,綻放出無數心靈的花朵,表現出人生和宇宙的純粹境界。江淹夢筆生
花,才思猛進;李白夢筆生花,遂成千古詩仙。筆者不才,只是山野一名農夫而已。七七年
恢復高考,試畢之后,夢見毛澤東主席賜予一枝如椽巨筆,次日便得到了錄取通知書,以后
也真的文思大長。可見,對于文人來說,有一枝好筆確實不易。這些夢寐以求,讓人魂縈魄
繞的,無非是那神妙莫測的靈感而已。所以說,有好筆再有好才,更要有靈感的勃發,才會
有不朽的作品。
至于有一塊好墨,慢磨細研,流光溢彩。再用上那一枝生花好筆,通過我們心靈的展現,
氣韻生動地結構成一幅煥然一新的山水花鳥圖。清新自然,生機趣致,雅淡閑遠,飄灑出塵
,陶情冶性,難道不是它最佳的用處嗎?
生活在人間,庸俗而污濁的環境難免會給我們的胸襟上沾染上煩惱的油漬和憂愁的污垢,
有時也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煩惱誰沒有啊?只是我們的身邊有了一杯好茶,在慢慢的品味
茶道的時候,卻能讓我們滌除這胸中的煩悶,感到無比地清爽。禪宗的寺院講究茶道和茶禪,
就是要滌除我們身心上的污濁與塵垢,從而使我們在清新而古樸的氛圍里享受人生的真味。
而大口地喝茶,猶如《紅樓夢》中說的“牛飲”一樣,便只能夠感覺到苦味。而放下了心地,
清閑自在地用那小盅品嘗,就不會感覺到苦,反而會感覺到一絲清新的感覺,由腸胃滲入心
胸,再融入四肢,不勝舒服暢快,遂得茶道而洗滌塵煩。
同樣,一杯好酒,溫醇厚道,小醉微醺,暢然適意,則能使我們忘去那心中的憂愁,只
留下一片真理的空間去遨游遐想。“濁酒一杯家萬里,衡陽雁去無留意”的時候,自然越飲
越愁,就如李白說的“舉酒澆愁愁更愁”。最好是在杞人憂天傾的時候,喝上一杯貨真價實
的茅臺,心里解去了那無聊的憂愁,進入了一種“月光如水水如天”的境界,就會與嫦娥同
舞霓裳羽衣曲了!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