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
陳繼儒 編集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351 富貴與清閑
人言天不禁人富貴,而禁人清閑,人自不閑耳。若能隨遇而安,不圖將來,不追既往,
不蔽目前,何不清閑之有?
[述論]
生活中,常聽人說忙啊忙啊的。但你去勸告他們別忙吧,他們卻還要忙得個不亦樂乎。
可見,這忙竟然還是個好事情,否則大家又何必那么樣地熱衷呢!不忙碌就會懶惰,就會一
事無成。忙中的人又常說,何時能夠清閑啊,或者要忙里偷閑,叫做:
云淡風輕近午天, 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 將謂偷閑學少年。
程老夫子是因為心里真正快樂悠閑,所以才寄情自然。但在那些時髦的人們看來,這個
老夫子也要忙里偷個閑來學學少年人了!忙中的人體會不到閑時的滋味,所以常見那些習慣
了忙的人,一旦退休下來,便不知所措了。他們不是得病,就是自殺,而多半都是不適應。
那些忙碌的人都有個說法:你不看這世界上只有富貴的人,但是卻沒有清閑的人嗎?原
因就是老天不禁止人們獲得富貴,但卻禁止人們獲得清閑。其實,這也只是一種說法而已。
老天的本身就沒有什么忙與閑的分別,只是我們自己心里閑不下來就是了。
比如說,上了年紀的人辛苦了一輩子,應該休息一下了。從兒女的角度來說,也希望他
們能夠享幾天清福,可他們就是不能閑下來。一旦清閑了,我們就會發現老人們往往會呆愣
愣的,甚至會閑出病來。所以,為了真正地盡我們子女的孝心,最好是讓老人們干他們自己
所喜歡做的事情,不要強迫他們清閑!
正是因為我們自己心中有事,所以才不得清閑,即使在睡夢中也是一樣。睡覺本身是要
休息身心的,但卻因為我們貪婪著許多的事物,放心不下,所以要形諸夢寐。等到醒來的時
候,還是要驅趕著這一具身體,去做那無窮無盡的追求。我們的身心俱得不到安寧和清閑,
就因為還牽掛著很多,就因為大家都不滿意當前的環境。要改變環境,就要忙碌。不忙就得
不到名利,人生也就失去了意義。這就是忙人的邏輯,可見忙也是他們自己找的,苦也是他
們自己尋的。
若是我們去看看那些印第安人,或者我們西藏的人,或者我們附近深山茅棚中的僧人、
樵夫,就會發現,他們的生活比在塵世上忙忙碌碌的人來說簡單得多了。但在他們的臉上,
我們可以看到那真實而又開心的微笑。這卻是我們塵世中那些忙碌者們的臉上所從來不會有
的,這就是忙苦而閑福了。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別看有的人很忙,便以為他們很痛苦!雖然他們身子忙,但那顆心
靈卻仍然很悠閑自在,不貪圖將來的事情,不追想緬懷那已經過去的事情,也不會為眼前的
事情所蒙蔽著急,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的。隨遇而安,知足常樂,能說他們不清閑嗎?能
說老天禁止人們清閑嗎!
筆者一天到晚,不是讀書,就是教書,或者寫書,似乎很忙,所以很多人都替我覺得苦
不堪言。但是,當他們在為追求名利而奔波忙碌的時候,我卻能夠清靜地沉浸在知識和智慧
的海洋里,涵泳瀟灑,美不可言,樂不可支。那種清閑,是他們連想也無法想像得到的。因
為他們的忙碌是雜亂的,我的忙碌是專一的;忙碌的不見得會有效果,專一的卻一定會有收
獲。無效的事情會讓人們感到痛苦,有益的事情卻是百做不厭的。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