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
陳繼儒 編集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333 興亡與榮枯
覷破興衰究竟,人我得失冰消;閱盡寂寞繁華,豪杰心腸灰冷。
[述論]
歷史是最好的教師,不知道歷史就等于說沒有了頭腦。因為歷史是對我們人類整個過程
的描述,其中記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和教訓,使我們自己以后發展和成長的基礎和參考。但
許多人就是不愿意去了解歷史,不去認識歷代興亡成敗的本來面目,結果只能是重蹈前人的
覆轍而不能自拔,真是可憐!
興盛和衰敗本來就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有興盛就一定有衰敗,有衰敗也一定有興盛。
興盛的時候,往往使人感到振奮得意;衰敗的時候,常常使人覺得失意消沉。所以說,沒有
了興盛也就不會有衰敗,沒有了衰敗也就不會有興盛。因此,看到了“興”的時候,便能預
知“衰”的一天;看到了“得”的時候,也能夠預知到“失”的結局。明白了這一點,許多
的事情也就可以看得開了,不會再去與人計較爭勝了。
因為,當我們興盛的時候,別人就在衰落的當兒;當別人興盛的時候,也一定是我們衰
落的當兒。為了不至于帶來衰落的遺憾和消沉,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有那種興盛時的得意與
狂妄,也不會有衰落時的僥幸了。因此,一個人要想始終保持興盛不衰的地位,就是不要有
別人與自我,興盛與衰敗的分別,不要人為地造成我與社會以及大眾的對立。
這樣以來,得意與失意的心理也自然就不存在了。余下來的,便是我們自己一種純粹的
努力。參照歷史的興盛和衰敗,看透了人生的根本和究竟,我們的心境就能夠平衡了。只要
你能夠去做自己本分的事情,從而得到社會的報酬,幸福與愉快就將永遠伴隨著你!
綜觀人生,熱鬧與繁華正如曇花一現,而寂寞與蕭瑟卻是真實而長久。梅花耐寒而高潔,
桃花千樹競芳斗艷,總是春景短暫,便要進入寂寞之中。一般人總是喜歡繁華熱鬧,像那
“紅杏枝頭春意鬧”的情景;都害怕寂寞蕭條,像那“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的光景;但是,“無可奈何花落去”,“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所有的繁華都將歸于寂寞。
明白這一點,對于繁華與熱鬧就不再過度地執著與渴望了,對于生活的方式也能抱著平實而
客觀的態度了。
多少年輕人,躊躇滿志,胸懷天下,豪情似海,希求著干一番轟轟烈烈的千秋偉業。他
們耐不得寂寞,只想著繁華的環境與熱鬧的氛圍,便不能扎扎實實地從小事做起,也就不會
建立起穩實的基業。一旦繁華逝去,他們也會隨著風流而凋落,一事無成,徒增惆悵!
所以,看那歷史上,項羽喑嗚叱咤,拼命打下了江山,卻讓劉邦一個豎子給奪去了;韓
信功蓋天下,風光已極,結果卻竟然死于一個婦人之手!人生多艱,名利何益!真理不在那
繁華熱鬧處,正如辛棄疾所說的:“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