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
陳繼儒 編集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332 真士夫與假道學
寧為真士夫,不為假道學;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述論]
任何社會里,真正代表了文化和進步的力量和境界的,就是知識分子了,古代稱做士大
夫。他們匡扶著社會的正義,鞭韃著人生中的丑惡和虛偽,給人們帶來了生機。也可以說,
他們是真正的道德學問的化身。因為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所以才值得人們的尊敬。
正因為如此,有些人便會偽裝著有道德和學問的樣子,從而渴望著獲得別人的贊譽和尊
敬。這就是假道學。但最可怕的是,他一旦獲得了眾人的信任和擁戴,卻因為自己并不曾真
正地擁有道德和學問,就可能誤導大眾;或者為了一己的私利,使真正的人生事業得到損害,
誤人誤己。因此,一個對社會有責任感和義務心的人寧愿意去做一個真正的士大夫,也不愿
意去做什么假道學!
假道學害人,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因為假的本身就已經超越了生活,是一種矯揉造作,
一種對于生活真實的違背。所謂的道學,即是道統之學,也可以說是正統的理學之道,主要
指的是儒家的學說。儒家講究三綱五常、倫理道德,以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保證社會
秩序的正常運轉。這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對的。
但是,到了后來,尤其是宋明時代,理學高度發展,完全淹滅了人的個性和本質,以至
于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口號。也就是說,他們要徹底地否定人的本質和欲望,以使
其與所謂的道理相合為一。結果,使得當時的社會在對人性的禁錮上達到了極端。也正因為
如此,又使得明末的社會風俗走向了它的反面,墮落腐化到了極端。這就是所謂的假道學對
于人類的反動所造成的危害!我們要活得真實,不僅對他人要負責,對于自己更要負責。負
責的根本一條,就是要尊重生活的真實,不要違背社會和生命的規律!
當人類自己感到悲哀的時候,覺得寂寞而無助的時候,往往就會回歸到大自然中去,尋
找到他的根本。所以,從屈原開始,那些真正熱愛生活并且對人對己都抱有責任感的士大夫
們便走入了自然,并從中找到了自己的參照物,得到了共鳴和知音。于是,香草美人,以比
君子;惡蒿蕭艾,以像小人。后來,這種以物寄興的傳統便得到了真正知識分子的發揚和拓
展。
純潔無瑕的玉石,潔白如玉的蘭花,都給人以美麗高雅的感覺。所以,古人便以溫潤純
潔的美玉和蘭草的芬芳,來象征君子的德行美好。惡蕭臭草,令人生厭,所以便用來比喻小
人的自私貪婪,從而使大家望而生厭,掉頭而去。落實到一個人的身上,如果沒有高尚的品
德使大家敬仰尊服,即使享有著無盡的富貴榮華,也是毫無價值的。就像那蕭艾臭草,就算
遍地都是,只能惹人厭惡,而難生崇敬心情!所以,人生在世,究竟是要像蘭草美玉,還是
要像蕭艾那樣,就成了判斷君子和小人的分水嶺了!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