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
陳繼儒 編集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321 主持與生死
窮通之境未遭,主持之局已定;老病之勢未催,生死之關(guān)先破。求之今人,誰堪語此?
[述論]
一般的人總是要經(jīng)過種種的磨難和波折以后,才能看透社會的本質(zhì)和生命的真相,也就是中國古人常說的"蓋棺論定"。也就是說,到不了最后的時刻,人們往往難以覺悟人生的真諦。而好多的人根本就到不了最后覺悟的那一刻,就會糊里糊涂地了結(jié)了自己的生命,可以說這一世是白活了。那么,人生的意義到底何在呢?我們必須對自己的一生負責(zé),知道為什么要活著,該怎么生活才是最好的方式,幸福到底是什么,等等,都得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人要經(jīng)歷了人生的一切苦難之后才會有某種體認,就是經(jīng)一塹長一智,老馬識途的意思,但是我們必須牢記這些教訓(xùn)和經(jīng)驗才是。然而,不少的人卻是不停地在犯錯誤,永遠也不會記取經(jīng)驗和教訓(xùn),自己從來做不了自己的主。即使那些有悟性的人經(jīng)歷了千難萬險之后有了這種體悟的時候,卻早已是中年以上的人了。青春不再,垂垂老矣,而錯誤卻早已鑄成,真是悔不當(dāng)初啊!只能在那夜分夢回的時候,長聲短嘆:自己為什么當(dāng)時那么糊涂?要執(zhí)著那些無聊的事情呢?而今才知道耽誤了人生的大事,自己一直做著那欲望的奴隸,卻還不自覺,真是認賊作父啊!這還差不多,總算意識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甚至還有的人一生都不會醒悟,過得是懵懵懂懂,也不知也不覺。只是被外在的環(huán)境束縛纏繞著,熬一天算一天,得過且過,到了蓋棺論定的時候一定還不知其所以然!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慧,關(guān)鍵是大多數(shù)人都不敢相信罷了。而磨難和考驗的目的,無非是要他增長出來自己的智慧而已。也并不見得每一個人都必須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才會有自己的覺悟和感受。前人通過他們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可資借鑒的經(jīng)驗和教訓(xùn),這就可以學(xué)而習(xí)之,習(xí)而得之,自然可以避免前人所走過的彎路。這當(dāng)然得靠勤于思考、聰明過人的毅力和智慧才能辦得到,昏昏噩噩是不行的。
當(dāng)然,一個人如果還沒有遭遇過什么窮困潦倒和飛黃騰達的起落懸殊的境遇,就能夠自己給自己做主,不會因為生活艱難而灰心喪氣,也不會因為春風(fēng)得意而狂傲自負,那的確是難能可貴的;如果說,在還沒有到垂垂老矣,或者疾病痛苦的時候,就能夠看破生死,知道生的目的就是死,死的目的又是為了再生,所以就不會再為生死而苦惱,也不會因為境遇的變化而心理承受不了。這樣的人在世界上的生活一定會很快樂,說到底就是當(dāng)世的仙佛了。可惜,這樣的人太少了,甚至是舉目四望而終無一人的!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