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
陳繼儒 編集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320 無事與有事
無事如有事時提防,可以弭意外之變;有事如無事時鎮定,可以銷局中之危。
[述論]
世間的事情都是相對的,所以禍福相倚,正反相成,高下相傾,成敗相須。成功的反面是失敗,高貴的反面是低下;由成功可以走向失敗,由低下可以達到高貴。世上沒有絕對的事物,但自己的行為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這一規律卻是絕對的。所以,人們在生活中一定要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因素,能夠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未然,也許就能夠在自己希望的境界中得到安寧和幸福。
但是,人在安定的時候,卻往往不能夠看到那未來的危急;而一旦面臨危急的時候,心里卻又被眼前的危機所驚怖,自然不能夠定下心來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這都是由于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能考慮到另一方面的緣故。莊子里有個寓言,說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黃雀捕螳螂,獵人卻在后。也就是說,每個人的眼里都有自己的對象,但卻不要忘記還有人用眼睛正在注視著我們。當我們在算計別人手里的東西時,別人也在揣摸著我們手里的東西。能明白這一點,心里便安寧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也就不會有什么后悔了。
人的眼睛應該常常看到事物的相反面,才能考慮得較為周全些。沒有事情的時候,要像有事情發生時那樣來提防,事情也就不會發生了。因為一切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所以也就不會措手不及了,更重要的是減少了意外的事故發生;即使是出現了事故,因為平常心里早有準備,所以還應當像平常那樣鎮定自若,有條不紊地處理問題。不敢說一點漏洞也沒有,但至少可以說明一點:在事故的發展過程中,不會再出現什么大的危機。
不管有事還是無事,要想能夠保證自己的幸福生活,只有一條,就是用一顆平常的心理去對待任何事物。不要因為一點成績而狂傲自負,不要因為一點屈辱而怒火中燒。平平常常地做去,平平常常地生活,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