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
陳繼儒 編集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318 功業與道德
立業建功,事事要從實地著腳;若少慕聲聞,便成偽果。講道修德,念念要從真處立基;若稍計功效,便落塵情。
[述論]
世界上,人們最難忘記的便是名利二字了。醉心于名譽聲望的人,即使是要立業建功,也只能是為了自已,而不是真心為了他人。他時時處處都會為自己盤算,自然不會真心地去做有利益于他人的大事,究竟還是虛偽的偽君子。他所建立的功績和名望,也必然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滅,有時還會出現弄巧成拙和局面。比如南朝劉宋時,文帝求功心切,盲目聽信那些不足為謀的王玄謨等人的話,在沒有充分準備的前提下便同北魏開戰,夢想著恢復中原,但結果卻大敗而逃。本來是愛國的義舉,卻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所以說,凡是要建功立業的人,每一件事情都要扎扎實實地從現實入手,不能有絲毫的浮夸和務虛。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筆者當年身為大隊主任,正遇浮夸之風盛行,上級領導為了謊報產量以調官榮升,所以千方百計要我們這些主任們也謊報產量。結果,那些謊報產量的大隊到時要交公糧,收的多肯定要賣的多,所以社員的口里也就少了。而國家返還的糧食畢竟是有限的,所以有的農民餓著肚子去上地,只好每頓吃上三個大棗來充饑。苦果是百姓受了,而謊報產量的領導卻因而官加一級了。
當然,一將功成萬骨枯,從來都是人類社會的殘酷現實,是誰也改變不了的。關鍵是要這一將能夠有真心,就像李廣那樣愛惜自己的部下,并不是為了自己的名聲或者私自的目的,也許就會少出現一些偽果而真正為國家和人民謀些福利。
至于講道修德,最重要的是為了涵養自己的道德和心性,并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眼光,也不是為了取得什么好處。若是為了他人的眼光而要做上一個圣賢的模樣,那是很痛苦而不自然的。最多只是個一蹩腳的演員,不但自己辛苦,而且更讓人覺得可笑。
因為圣賢都是一個真字,他們的心靈是真的,感情是真的,言行是真的,所以榜樣當然會是真的。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從真實的地方入手的。而在道德上真正有所得的人,根本不去計較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也不去計較這樣做會對自己有什么利害。這樣以來,他的道德修養才會提高,素質也必然隨之而加強了。一旦那些修行的人要去計較顧忌他人的想法了,修行的事便進行不下去了,跟世俗的人也不會有什么兩樣了。自己的修養卻落在了世俗的塵垢之念上,什么道德涵養之類的境界也就失去了。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