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
陳繼儒 編集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309待人與御事
待人而留有余不盡之恩,可以維系無厭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盡之智,可以提防不測
之事變。
[述論]
一個人的能力如何,關鍵要看他待人接物、處事應世怎么樣。人心隔著肚皮,誰也看不
透誰,所以常聽人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要想在社會上處好人際關系,
就一定要掌握其中的技巧,這技巧就是方法和智慧,說白了,也就是有手腕。君子當然不屑
于耍弄手腕,但一定的方法會減少很多的痛苦和煩惱,所以該用還是不能含糊的。
在社會交往中,因為人的素質、層次、背景、教養、個性、興趣等方面的不同,便會造
成各種各樣的文化圈。但每一個圈子又都是相互串聯的,所以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
右都會拉到一起,那么對于不同圈子里的人就應該以不同的方法去對待,否則自己就會很狼
狽。因為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以心相交,以義款待的。
人上門來求我,我肯定會為其盡力的。熱情是一個方面,關鍵是要能夠辦得了事情。能
夠辦的便去辦,辦不了的再去托人,但有一點,不要把自己的什么都拿了出去對待他。要讓
他感覺到我們已經盡了力量,而且也不要太顯示我們的實力,否則我們的恩情全都一下子給
了他,他也許反而不珍惜了。因為人心是貪得無厭的,他的欲望也是水漲船高,永遠不會得
到滿足。所以,招待客人的時候,不要一下就好到極點,永遠都給他留著一點好處,就能夠
維系住那些貪得無厭的人的心理。
處事應物的時候也一樣,自己的智慧不可以全部用盡,還是要留下一點,若是有那不足
的地方,或者是應急的情況,也好有個防備。惟有以那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的心靈來處理事
情,才會有余力去應付那不測的變化。否則,精力已經使盡,智慧也已殫竭,一旦事情發生
突變,就再也沒有心力去應付了,也許還會前功盡棄,豈不是可惜!
無論是待人,還是處事,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給自己留下一點寬裕和余地來,以便在以
后的日子或者過程里有更多的主動權。人們感覺到了有余不盡的恩德,就會感恩戴德地忠實
于自己;在事情中自己覺得有了有余不盡的智慧,便會瀟灑自如起來,工作反而會順利得多。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