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
陳繼儒 編集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209 楊柳與陽關
幾條楊柳,沾來多少啼痕;三疊陽關,唱徹古今離恨。
「述論」
自從人類給世界帶來了文明的火種,便給所有的事物都打上了人類文化的烙印。
楊柳本來是無情物,但因為種在了別離的道路旁,而且聲音上柳諧留,所以這柳便
與離別的人兒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疤煲嘞щx別,不遣柳條青!薄按艘骨新
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咸陽古道邊就那幾條垂柳,裊裊娜娜,卻不知送走了多少人兒,也不知被多少
的人兒所折贈。折柳贈別是一種風俗,就是要挽留住行人的心意,不讓他在外邊拈
花惹草。但這楊柳卻年年新綠,任憑人間悲歡離合,似乎只是在告訴人:隨風飄擺
吧!世事離合,又何必執著!“年年柳兇,霸陵傷別。”
楊柳無情人有情,楊柳無淚人有淚。別情依依春意深,淚灑柳枝寄情郎!古往
今來,這楊柳枝上不知沾染了多少淚雨啼痕,又記錄了多少恩恩怨怨!《詩經》中
的《采薇》篇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無論我是出去
還是回來,這道路旁邊的楊柳正是見證。當年我離開時,那楊柳是那么地溫柔動人,
春風依依,柳條裊裊,不勝惜別。今天歸來,柳條不再裊裊,春風已經變成了冬天
的雨雪,漫天霏霏,正不知家中的人兒會是什么樣子。心里忐忑不安,還是一個情
字。樂景哀心,樂心哀景,正表現了心理與現實的反差。
唐人詩中,送別的作品在在不少,而最感人的就要數王維那首《渭城曲》了:
渭城朝雨挹清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是啊,老朋友分別,而且是客中送客,能夠說什么呢?一切深情語,盡在不言中,
只有這三杯清酒也許能夠代表故人的心意。因為出了玉門關,何處有親人呢?再喝
他一杯吧!所以,那些歌唱這首詩的藝術家又把它低吟慢唱,便衍出來一曲陽關三
疊來。它的確唱出了千古離人的憂愁悵恨,是那么委婉蒼涼,悲歌慷慨,催人淚下!
天下事,離多合少,正是那蘇東坡所說的:“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誰也改變不了現實,空想也是沒有用的。
所以,要想活得好一些而不受相思的折磨,那就豁達一些。你看那高天之上,一輪
明月,既在照著你,又在照著我。我們同在一輪明月下,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