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
陳繼儒 編集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204 美色與癡慧
阮籍鄰家少婦有美色,當壚沽酒。籍常詣飲,醉便臥其側。隔簾聞墜釵聲而不
動念者,此人不癡則慧。我幸在不癡不慧中。
「述論」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孔子也說過“未有好德如好色者”。可見,只要是美好
的東西,人人都會愛惜的。大自然給了我們無窮的美麗和享受,花兒在春風中開放,
鳥兒在陽光里歌唱,山青水秀,使我們感到無限的快樂和美好。人類也是大自然的
產物,人本身的美貌也是大自然賞賜給我們人類的豐厚禮物。我們應該珍惜它,不
要以此成為競爭或者掠奪的對象,并且是災難和煩惱的根源。
然而,人類文明的發展,使得人們變得越來越自私。從對偶婚姻時期開始,人
們意識到了美貌的重要性和審美體驗,于是便有了占有這份人類共有財產的行動。
一旦美與丑形成了對比,貪婪美色而厭惡丑惡便成了人本身的一種機制,所以人類
的肉體也就變得越來越美了。私有制因此而生,戰爭因此而起,著名的例子便是那
位挑起了特洛伊戰爭的海倫。完全可以說,沒有她的美貌,也就不會有這場戰爭的
發生。
當然,從現在的角度來說,正是由于女人美貌的出現,才使人們的審美意識得
到了提高,并且給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動力。所以說,好色也好,好德也好,都是人
類生活中的一個方面。好色是要保證人類本身的發展,好德是要保證人類社會的進
步,都是不可缺少的,關鍵是要把握一個度。太注重德了,就會養成矯揉造作的習
慣;太好色了,就會損害其他人的利益。
六朝時的阮籍生當魏晉之世,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無法完成好德的使命,所
以每日里拿青白眼待人,傲世不群,但卻口不臧否人物。好德不成,并不能夠妨礙
他的好色。他的性情至真,雖然言行怪誕放肆,途窮而哭,但卻終日沉醉,不問世
事。他的鄰居有位美婦人,當著柜臺賣酒。阮籍很喜歡她,便整日里去她的酒店里
喝酒。喝醉了,他就會躺在美婦人的身旁,真是一醉美人旁,做夢也風流。但阮籍
又很清楚,這美婦人是他人的,自己只能去看去欣賞,去花錢買醉。如果一旦起了
搶奪和占有之心,那么她的老公也就不高興了,自己也就雅不起來了。所以,他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也不在色,但圖得一醉一賞,也就足矣!
至于簾外有玉釵墜落地上的聲音,正說明有美人從旁經過。這個女人怎么樣呢?
是丑還是好呢?簾內的人如果聽了還不動情關心的話,只有兩種人才能夠做得到。
一類是癡漢,根本不懂得欣賞美好的事物,也無情無義;一類是那些智慧的人,也
即覺悟了的人。后者已經看透了人生,了脫了煩惱,對一切都不掛懷。任你外界亂
破天,他自己卻瀟灑無羈不動心。佛家說,要用慧劍去斬斷情絲。而沒有慧劍的人,
只有任由他情絲纏繞,永無解脫之日了。所以說,沒有阮籍那樣看破紅塵擁有慧劍
的人,必然不敢醉臥在美婦人的身旁。否則,換了個不癡不慧的人,不要說是玉釵
落地,僅是目睹她的背影,怕就要惹出萬種風情和百般思念了。
作者能夠說出他自己幸虧是屬于那也不癡也不慧中的人,可見他也是那亦癡亦
慧中的人啊!酒可以喝,色可以好,就是不要給自己找煩惱。當然,不給自己找煩
惱,首先就得不要給別人找麻煩!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