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
陳繼儒 編集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201 情愛與緣分
語云:“當為情死,不當為情怨。關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雖然,
既云情矣,此身已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終不透徹耳。君平之柳,崔護之花,
漢宮之流葉,蜀女之飄梧,令后世有情之人咨嗟想慕,托之語言,寄之歌詠。而奴
無昆侖,客無黃衫,知己無押衙,同志無虞侯,則雖盟在海棠,終是陌路蕭郎耳。
「述論」
人類社會是由情構成的,無情不成社會,無情便無交往,無情未必真豪杰。情
之為物,知情者難以言表,不知情者也只有默然。有情才有佛性,有情才有痛苦,
也才有幸福;有情才會有悲歡離合,驚天動地。古今中外談情說愛的故事,或者見
于詩歌傳奇,或者見于小說戲曲,或者在于影視錄相等等,一切文學藝術作品都是
在表現一個情字。可以說,沒有情字就沒有文學藝術。沒有了文學藝術,那我們人
類的生活將是多么地蒼白和寂寞!
既然情字如此重要,那么為了它完全可以犧牲一切,甚至是最珍貴的生命。關
系到感情問題上,藕斷絲連,纏綿繾綣,放不下,割不斷,就像李清照說的:“剪
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風味在心頭!”《牡丹亭》中的杜麗娘為情而死,
為情而生,感天動地。所以人常說,關系到情義上,真是死而無怨的。
但是,既然自己是為了情而生,那么怎么能夠為情去死呢?因為只有自己的存
在,才能保有這份感情,才能真正表現出感情的力量,體驗到感情的酸甜苦辣。一
旦死去了,對于感情的體驗和擁有就不能實現了,這份情義也就不存在了。所以,
為了這份情義,也就不能去死;為了自己感情上的寄托,也不忍去死!然而,這份
情義綿綿永無盡頭,正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也只有一死才能
了之,也只有一死才能顯出相思和恩愛的深刻,只有死才能圓滿那個夢!
唐詩人韓君平有艷姬柳氏,被番將沙吒利所搶,同府的虞侯許俊又替他截奪了
回來。崔護前入人家求水,見到一個姑娘對他很好。等到第二年又去尋訪,卻見門
已經鎖了,姑娘不知何去,所以便題詩一首說: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后來終于得成眷屬。唐宣宗時一宮女在紅葉上題詩一絕,訴說寂寞相思的況味,從
御溝中流出,被舍人盧渥撿到藏起。后來,宮女遣嫁,盧渥所娶的正是那個宮女。
西蜀人任繼圖與妻李云英分離,后來云英題詩在梧桐葉上,相訴思念,最終卻被任
拾到,二人復合。這些故事都是情真意切,悲歡離合的典型。他們或者把自己的相
思寄托在語言中,或者是賦予歌詩吟詠,都得到了老天的成全,真讓后世多少癡情
的男男女女咨嗟感嘆,萬分想慕。如果自己能遇到這么一位癡情的愛侶,那該是多
么得幸福啊!
可惜的是,現在自己再有什么真情實義,只是沒有了像《昆侖奴》中為主人從
王侯家中劫出所愛姑娘的昆侖奴磨勒那樣的奴仆,沒有了像《霍小玉傳》中把負心
郎劫往去見霍小玉的黃衫客那樣的俠客,沒有了像《無雙傳》中用茅山仙術使王仙
客和劉無雙離而復合的古押衙那樣的知己。所以,即使是有什么海誓山盟,有什么
海棠月下相約會,也難以實現啊!即使是有什么心上的人兒,但也會因為社會地位
的變遷,侯門深似海,難以與自己心上的人兒重新聚合團圓,正如唐詩人崔郊在贈
給自己心愛的侍婢的詩中說的:“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情與欲相連,情思也是一種欲望,一種使人永遠難以擺脫的障礙,造成了人間
許許多多的煩惱和憂愁、離別和生死,也是人間痛苦的根源。如果要想活得瀟灑一
些,就得跳出相思苦海,擺脫情欲的枷鎖。然而,人人都愿意登恩愛梯,升離恨天,
即使是煩惱也樂意去死去活來。不過,這種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只是情因常有而情
緣難遇。
我們常說“祝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只是一種理想,正說明了天下的有
情人難成眷屬。這就是佛家講的人生八苦中的“愛別離苦”,恩愛的人總要別離,
所以人生會痛苦。如何能擺脫這種痛苦,便成了人生的一大命題,不得不正確地加
以對待。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執著。有情便去珍惜,無情也不沮喪。有緣
便來相會,無緣便自分別。合的痛快,離的瀟灑,人間減少了多少痛苦,生活變得
十分美好,反而都有了歡樂,豈不就是極樂世界嗎!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