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聽言與窒欲
以理聽言,則中有主;以道窒欲,則心自清。
「述論」
人們進行語言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并且讓別人接受,這就是
語言的交流。語言就有多種多樣的,有書面的,有口頭的,有善意的,有惡意的,
有勸諫的,有慫恿的,有表揚的,有謾罵的,等等不一而足,關鍵要看我們怎么去
接受。語言的表達又牽涉到語境、語氣、情景、場合、姿態、含義、喻指等,其效
果又各自不同,對于接受者的影響也不一樣。而從接受者的角度來說,又要牽涉到
自己的修養、境界、素質、情感、理智、反應等方面。
如果我們某一方面有所欠缺,就容易接受別人的影響,從而做出讓別人高興而
我后悔的事情。所以,我們聽人話語,既要有感情,同時更需要理智的判斷,否則
動輒便以感情來接受別人的言語,往往會使我們犯下錯誤。因為感情的因素往往是
主觀的或者一廂情愿的,許多語言的發生只是基于一時的情緒發泄。這種言語的可
信度就成了問題,怕就怕我們自己酒酣耳熱。
無論是什么言語,我們聽了之后總會表現出喜怒哀樂,因為它的目的就是要刺
激我們的聽覺。但是,我們經常在事后,會發現遠不是那么一回事情。所以,任何
一句話聽到耳中來,一定要用我們自己的理智和經驗來判斷,說話的人是出于理智
還是情緒,與事實有沒有出入。這樣以來,我們才不至于被陷進圈套,才能自己做
自己的主人。
我們的心理之所以不能清靜,是因為我們在自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會出現許許
多多的私欲。喜愛的東西我們就會不停地貪婪和追求,求之不得,便會感到痛苦和
煩惱。煩惱越多,我們的妄想反而越大,自己的心胸也因欲望的逼迫而感到喘不過
氣來,生命中便沒有一刻的安寧。
《西游記》中,孫悟空所殺的那六個賊,就是我們的欲望的象征和代表:眼看
喜、耳聽怒、舌嘗思、鼻嗅愛、身本憂、意見欲。這眼、耳、鼻、舌、身、意六種
感覺器官會不停地施展我們自己意識中的欲望,拼命地往自己的心中填加。結果,
把我們的心里都已經撐滿了,沒有留下一絲一毫的希望空間,生命自然也就會失去
意義,只剩下了一片混濁的心。
要想消滅六賊,必須把心猿牢拴,正心誠意,然后六個賊自然會被孫悟空一棒
打殺,心中便能夠得到安靜和空閑。倘若我們能夠在道德修養上多下上一些工夫,
便可以知道有許多欲望是不應該有的,也是不必要的,而且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很多
麻煩的。這樣以來,便可以減少那些不合理的欲求,而使我們的心靈漸趨平靜。
道是指自然運行的規律,也是我們實現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正道。明白了天下的
道理,不去妄想那些不現實的東西,知足常樂,也就不會逼迫自己去實現那些不切
實際的私欲了,自然能夠放開胸懷去呼吸那清爽的宇宙生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