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惡鄰與損友
居不必?zé)o惡鄰,會不必?zé)o損友,惟在自持者兩得之。
「述論」
人世間的事情絕對沒有一個是沒有矛盾的,大家都生活在矛盾之中,所以才顯
得人生有了意義。人是社會的,所以一大部分的意義就在與人的交往中,很明顯的
就是處鄰居與交朋友。人都愿意生活在一個和睦安祥的環(huán)境中,但如果要找一個完
全是好人的地方住下,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所謂惡鄰,有的是品德惡劣,有的是行
為惡劣。難以忍受的惡劣德行不僅會直接影響到你本人,也許還會影響到下一代,
所以孟子的母親會擇鄰而處。
但大多數(shù)的時候,尤其是現(xiàn)在的社會,選擇鄰居的事情是由不得自己的。果真
遇到一個惡鄰,他會在你要睡覺的時候彈琴練歌,不打掃門前的垃圾,經(jīng)常帶領(lǐng)一
些不三不四的人來聚鬧等等,的確是讓人頭疼的事。因為相處在鄰近的空間里,必
定會有趣味習(xí)慣相互沖突的時候。
人的地位和素質(zhì)有著高低的不同,修養(yǎng)也自然存在著差異,所以很難要求每一
個人都能夠具有高雅的情調(diào)。眾人相聚會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逢迎拍馬,或是言
談粗鄙、惹人討厭的人。他們或者是層次低,或者是沒有涵養(yǎng),或者是傲慢無禮,
或者是自私自利,在各個場合里都是不難見到的。尤其是在商品大潮的社會,我們
的朋友也逐漸遍及到各個領(lǐng)域之中。什么樣的角色都會有,誰也沒有辦法把大家都
變化成一個模式或者類型。這時,自己到底是與他們同聲相應(yīng)呢?
還是讓他飲他的
花酒,我喝我的清茶呢?自然都是我們交友時所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其實,無論是惡鄰或是損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無非都是在考驗我們的涵
養(yǎng)和定力。當(dāng)然這就是我們一直在強調(diào)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生活就是這個樣子,從
各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會有不同的境界。倘若我們嫌棄那些惡鄰和損友,或者與
他們一般見識,我們豈不也成了毫無涵養(yǎng)的惡鄰了嗎?明白了這一點,
遇事都能夠
做出大度來,稍加忍耐也就過去了。即使是交涉起來,也要合情合理地進行。時間
久了,這些惡鄰與損友總還是會有良心的,一定會有真情流露的時候,這就是用春
風(fēng)風(fēng)人、化雨雨人的潛移默化作用。
如果遇事便與他們一般見識,百般地挑剔和批評,不注意任何方法。他們也會
嫌棄我們。這便人為地制造出了隔閡,加劇了矛盾,對我們自身并沒有任何利益。
如果我們定力足夠的話,也就決不會被人影響,反而能夠影響他們。無論什么樣的
惡鄰或損友,不僅是我們的試金石,而且會變成我們的同道。這樣的功德是莫大的,
所以,往往那些圣人的故鄉(xiāng)是很少有惡鄰或者損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