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
陳繼儒 編集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13 破綻與艱難
世人破綻處多從周旋處見,指摘處多從愛護處見,艱難處多從貪戀處見。
[述論]
人常說“出力不討好”、“好人多遭難”,但卻又往往不愿意接受這種說法。他們總認為
會世上的事情“出力會討好”、“好人得平安”,可是事實卻與人們的意愿恰恰相反。當然,
那些“好人”的定義往往是對人好,很仗義,愛護人,愛操心等等。比如說,好在人情場面
上作周旋應酬的人,大家肯定都會說他好。但他畢竟只是一個人,要應付全部的人并且讓他
們都得到好處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必定在人情的場面上出現過過失。交際應酬的事,本來就
難以面面俱到。這里應付得了,那里卻未必應付得了。即使是八面玲瓏的人,也難免落得個
虛假油滑的名聲,甚至會得到抱怨。他不是一個好人嗎?對別人好為什么對我不好呢?更何
況交友多了必定得摻假,窮于八面應付,難免要虛與委蛇。全天下都是好友了,就是圣人也
難以做到的。
孔子盡管說“四海之內皆兄弟”,可他真正得到的弟子也不過三千人,真正的得意弟子也
才七十二個啊!周旋到了煩人的地方,自己心里一定難受;恩情多了反而會顯得澆薄了,勢
必會招致怨恨,各種麻煩和嫌棄也就產生了。因為在大家的眼里,這個人的職業就為他人服
務做事,只要有一點點幫助照顧不到的地方,就會得到抱怨。常見現在的好人模范遭罪,原
因就是天下的人都要求你去做好人。對誰都得認真應付,這就難辦了。所以,最好的辦法是
少一點應酬,多一點實際,自己有了安身立命的事業,所交到的朋友也會一個是一個了。
因為愛護的緣故,就會對那些朋友或者親人負責,看到他做錯了自然會給予責備的。而且
愛得越深,責備得也就越厲害,目的是要他好。如果不愛護他的話,任由他去死去活,與自
己毫不相關的,又何必去指責他呢!但是,責備也是要有方法的,要使他能夠接受得了才行。
要注意場合、方法、輕重、尺度等,要看他的自尊心能否接受得了,要用充滿愛心的語言加
以誘導。
但由于愛護的人已經完全把對方當成了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對他的缺陷是一點都不能容忍
的,一旦發現了便會痛加指責。結果使得對方不堪接受,反而心懷怨恨,不僅于事無補,倒
更加增添了隔閡。所以,這愛護之中卻生出了怨恨,指責他不但沒有見效,反倒是自尋煩惱,
又何必呢!
人生的艱難困苦,往往在于自己的心中有留戀和貪執。貪婪生命的人畏懼死亡,留戀情義
的人害怕失去,追求財物的人擔心窮困。這畏懼、害怕、擔心等,本身就是煩惱,就是艱難。
當然,這艱難是自我的一種感受。那些被畏懼、害怕和擔心的東西并沒有任何感覺和負擔,
所以煩惱和折磨的還是自己,便是那“多情反被無情惱”。
總之,大凡是執著于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便有艱難;難以舍棄什么地方,什么地方便有
艱難;心中留戀什么東西,什么東西便是煩惱的根源。所以只有能夠舍棄一切難舍的東西,
不去留戀一切可以留戀的人,才能夠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人世間,而不為一切艱難所束縛,也
才是一個真正的好人。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