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
陳繼儒 編集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09 真廉與大巧
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所以為貪;大巧無巧術,用術者所以為拙。
[述論]
任何事物從根本上講都是沒有分別的,都是從宇宙的大道中生出,都在同一個太陽下,同
一個地球上生存的。然而正是有了人類這個精靈的出現,才使得宇宙充滿了生機。而人類為
了認識事物,就必須運用自己的形象和邏輯思維,就得把許多的事物建立起相對立的概念和
范疇來把握。比如說廉潔與貪污、巧妙與笨拙等,都是相對立而存在的,而概念的確立又是
在有了一定的現實需要之后的事。必然是先有了貪污的事實,才會有廉潔的概念,廉潔是針
對貪污而立名的。老百姓根本沒有機會或者名分去貪污,所以這廉潔又是針對當官者而說的。
當官的責任是要管理好自己的部下百姓,使大家都過上好日子,正是通過自己的辛苦換來
人民的幸福,所以廉潔原是自己的本分。但是由于有人私心過重,違背了當官者的責任和義
務,坑害了百姓,所以人們才會贊頌廉潔而反對貪污。因此任何一個正常的社會,廉潔的干
部越多,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會越安定,而人民的生活也就越加幸福。貪污的名字不好,所以
人們都要躲避它;廉潔的名字好聽,所以大家都趨之若鶩。有了廉名,也許還會升遷為更大
的官職,利益也許就更大了。所以說,真正的廉潔是本分的事,不需要圖個名聲的。
有的人在表面上看來雖然不貪圖利益,卻只是為了貪名,貪名的目的了是為了貪利,因為
名利二字緊相連。這和許多人做了好事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公布出來是一樣的事,無非為了
博取一個慈善的名聲而已,F在的社會是個經濟實惠的社會,有名的要為利,有利的要得名,
名利永遠是兄弟。
其實,廉潔原是當官的本分,由于有了貪官污吏的存在,才使得廉潔奉公成了難能可貴的
事。廉潔的名聲能夠為世人所稱道,是因為貪官太多了。若是官老爺們都能夠廉潔為民,那
么哪里還會有廉潔的名號呢?當然, 所有追求廉潔名號的都不是真廉,照樣是貪!
同樣,巧妙也是因為有了笨拙的概念后才出現的,沒有巧也就沒有拙,沒有拙也沒有巧。
巧妙用現在的術語來說,就是技術、方法。一種法術應對一種事物,這個巧妙不可以針對那
個事物。因此上,使用法術的人若是被法術所困住了,巧妙的法術也要變成了笨拙的行為了。
真正的巧妙在于隨順自然,依圓就方,來而不定,定而不滯。這樣才能夠適應萬物,巧奪天
工,妙比造化,不會因為某一種技術而妨礙了萬物,所以說大巧是沒有法術的。若是固執于
法術手段而忽視了行為目的,一旦事出突然,也就毫無辦法了。
孫子為什么要寫兵法,是因為天下有不懂兵法的人;老子之所以要寫《道德經》五千言,
是因為天下還有那些沒有覺悟的人。所以說,這些智慧的方法都是為了愚蠢和笨拙而設立的。
但《道德經》中說過:“大巧若拙。”巧和拙本來沒有什么分別,都是人心分別之后的產物。
如果有人故意要使用工巧,就是我們常說的“弄巧成拙”,想巧反而成了拙。那個周瑜設下
計策要殺劉備,卻上了諸葛亮的圈套,賠了夫人又折兵,豈不是大拙了。最好的巧妙,其實
就是不用巧術,一切都能夠順其自然。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