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
陳繼儒 編集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02 澹泊與鎮定
澹泊之守,須從濃艷場中試來;鎮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上勘過。
[述論]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相對的,沒有高山顯不出平地,沒有艱險看不出本領,正如《老子》中
說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蓮花被人們視為最純潔的象征,是
因為它出于淤泥卻毫不染塵,所以被那些仙佛神圣們所喜愛。凡是佛祖菩薩、三清四帝等超
凡脫俗的形象都是以蓮花為座,象征著純潔與高雅、清凈和超然。
一個人的心境要達到澹泊無為,也不是容易的,也要經過無數次的考驗和磨煉。真正的恬
淡自守,瀟灑無為,決不是沒有經歷過世事的一片空白,而是能夠經歷任何樂聲美色、豪俠
富貴的境遇,卻都能夠不執迷于心。不少的人再窮再苦都能忍受得了,就是過不了美人關,
過不了富貴關。多少豪杰英雄面對著艱難險阻和強大敵人,都會無動于衷,但一旦受到糖衣
炮彈和聲色犬馬的攻擊和誘惑,便會毀了自己的操守和精神,從而一敗涂地。
我們常說世事紛紜,變幻無常,人如果整天陷進在這無常的世事中,當然就會沒有了自己,
失去了人生的價值和本性。人的意義就在于爭取到最大的自主權,誰也不愿意昏昏噩噩地混
上一輩子,那么就要在這紛紜的世事中擁有自己的主意和思想。一個人能夠在大事中不糊涂,
亂事中不慌張,也就是所謂的鎮定自若。一旦鎮定下來,許多事情的看法和處理也就不至于
有所遺憾了。
常見人說,真后悔當初沒有怎么怎么,就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鎮定下來,以致留下了
遺憾。所以,一個人的鎮定自若確實是一個重要的操行,對于正常健康地生存關系很大。定
就是不動搖,人世間的五彩繽紛,鶯聲燕語,足以誘惑人心意志向的事物實在太多,而身處
塵世卻能不動不搖的又有幾個呢? 大多數的人都會在名利中動搖,在身心的利害中變色。
泰山不動不搖屹立億萬年,所以被稱為“泰”,便有了泰然自若、處之泰然、身體安泰等
成語。不少人都講自己如何鎮定,如何泰然對待名利地位和艱難處境,但是一到現實中,利
害相關處,卻難以泰然了。所以,一個人的泰然,也不是生來就如此的,也一定要經過多少
次繁華紛紜的考驗,而能夠無所掛心,方才是真正的泰然。那些動搖的人是受環境的牽轉,
環境要他向東,他便不能向西,就成了外物的奴隸。鎮定不動搖就是不為外在環境所轉動,
能夠在紛紜中保持堅定不移的自我,也就是《孟子》中說的“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才能干出一番事業來。能鎮定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方向。
蘇軾在《留侯論》中說道:“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
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真正的鎮定自若,是要有過人的節操,不跟
一般的人一般見識,莫名其妙地招來恥辱心里卻不憤怒,突如其來的險境加身卻不驚慌。之
所以能夠如此,一個根本的原因是他有著更大的理想和志向,遠大的目標使他忘記了眼前的
榮辱利害,所以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使他放棄自己的目標的。
人要想達到一個淡泊清凈的境界,就不要怕那五顏六色的世界,也只有世界這只大染缸能
夠染出最純潔的布來。和尚出家,但并不見得能夠心出家;居士在家,卻未必就不能夠心出
家。真正的清凈不在于身,而在于心;心能清凈,無牽無掛,則何處不是恬淡!真正的鎮定
也不在于身,而在于心;心能鎮定,不動不搖,則何時不能安寧!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