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46好生與造福
天雖好生,亦難救求死之人;
人能造福,即可邀悔禍之天。
[述論]
生命是可貴的,然而卻有人因貧困而厭世,因挫折而輕生。在輕生的人流中,往往是那
些涉世未深的青年居多。對此,我們暫不去討論他們的家庭教育以及他們的人生導向如何,
對于他們正值豆蔻年華,處在人生最美好、最燦爛的時候輕易求死,僅僅以生命的角度來考
慮,只能為之扼腕而嘆息。
“哀大莫過于心死”,心去人難留。上天雖然希望萬物都充滿生機,卻也無法救治那些
心死之人。對于這些學生,最可悲的是僅僅受到一點挫折,就“心死了”。為了逃避挫折,
而把生命割讓給挫折。人生在世,沒有任何挫折是不能放下的,沒有任何結是解不開的。拋
棄了所有身外之物,就什么都放下了,什么疙瘩都解開了。福禍往往由人自取,明知為禍而
不知避,天也救不得的。
大家都讀過巴爾扎克的小說,都熟悉那個守財奴老葛朗臺。他的一生中,最快樂的事情,
就是躲在自己的小房子里數自己的金幣。就在臨死的時候,他還要緊緊抓住牧師的鍍金十字
架,恨不能把所有的錢財都帶進棺材里。現實生活中,那些“生為錢財累,死為錢財憾”的
人,何等愚癡!也可以說是最可憐的人。因為他們既不知道生命的真正價值所在,又把自己
的生命委諸于身外之物。這種人在活著的時候就已死了,因為他早已不是自己的主人,而是
錢財的奴隸。
人總是要死的,死要死得其所。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重如泰山。就會像
革命烈士一樣: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只有知道了生的意義,才能明白輕生的可憐、愚昧,才能在需要獻身的時候,用肉體的
死亡來換取精神的永生。
古人講:人生的福禍在天道。其實,這天道就是人心的善本。人要得福避禍,就要反觀
自我,反省本心。心正心活,則命自久長。世界名著《戰爭與和平》的作者,俄國文豪列夫·
托爾斯泰,在青年時期曾有過一段放蕩的生活。他不好好讀書,像一般貴族紈绔子弟一樣,
天天賭博,借債,鬼混,玩忽人生。后來,他厭倦了上流社會的這種生活,對自己非常不滿
,認為自己的放蕩行為無異于禽獸。
為了痛改前非,他把錯誤的原因一一查找出來,歸結為八條,記在日記本上。這樣反省
本心,好象霹靂打在他身上,使他變成了一個全新的人。他認為,人生只有兩件事是真實的
事。一件是選擇,一件是死亡。為了同放蕩的生活徹底決裂,他毅然跟著哥哥尼古拉到高加
索去。在炮兵連隊當一名下級軍官,并逐步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終于成為譽滿全球的文學
巨子。
由此可見,人生欲得福免禍,成就大事,唯有自心反省,培植元氣。天道福善禍淫,并
非說的是巫算卜筮之詞,而是事物運作之法則。善本是福路,淫欲為禍苗。人事本來就是如
此,福禍在人而不在天。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