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42和氣平情與藏器待時
和氣迎人,平情應物;
抗心希古,藏器待時。
[述論]
以祥和的態度與人交往,以平等的心情去應對世間萬物,必然事事遂順,家興業興。
《論語·學而第一》中也說道:“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就是說,禮的作用,在于以和最為可貴。過去圣明
的君王治理國家,也是以和順為最好,小事大事都以此為原則辦理。但也有行不通的時候,
如果單純為了和順而求和順,不是用禮法規矩加以節制,就會事與愿違。
“和”除了有和順的意思之外,還有一個更為貼切的含義--從容不迫。能從容不迫地待
人接物,大事小事才能做得有禮有節,游刃有余,不偏不倚。《增廣賢文》里有“父子和而
家不敗,兄弟和而家不分,鄉黨和而爭訟息,夫婦和而家道興”的說法,可見以和為貴,則
萬事皆興。
由于能保持平和的心境和靜穆的心態,所以我們才能以公正平等的心去體貼萬物,而不
抱偏見;才能保持正常的判斷能力,而不為物欲所障目窒心。心和則氣平,氣平則胸寬,胸
寬則自謙,謙恭則處眾。交往之道,只在一個“和”字上。和則心靜,方能靜以省身,靜以
察世,做到“隨心所欲而不逾矩”(《論語》)。
一個人生而為人,絕不愿過一種平淡的生活,必然有堅強的信念和遠大的理想,作為實
現自我人生價值的催化劑。也許我們感到自己生不逢時,沒有處在誕生英雄的亂世。但是我
們是否以“古人能,我何不能”來自我勉勵,自我期待過呢?孔子所謂“取法乎上,僅得其
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雖然指做學問的高下,但為人為事也存在著目標大小,追求遠
近的問題。更是需要自我支持和自我嘉許的自信心和英雄氣。
當然,成功有時并不是躁進,而是蝸守忍耐。當“智慧”已經衰退,“天才”無能為力
,“機智”和“手腕”束手無策的時候,我們便需要韜光養晦,藏器待時了。這時,忍耐便
成為機遇與成功的代名詞。于是堅持成為成功的鋪墊,不可能成為可能,一切都變得生機勃
勃,春意盎然了。
在別人自棄隱退的過程中,你卻正邁上以忍耐求成功,于堅持求勝利的旅途。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