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41成才與暴物
成就人才,即是栽培子弟;
暴殄天物,自應折磨兒孫。
[述論]
一個真正的人才,是得之不易的,需有良好的天資稟賦和合理的教育培養。然而,中國
長期以來,一直奉行著學術技藝傳子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保守的傳教思想,使得許多極有
才賦的人員,得不到應有的教育而荒廢其才;使得許多精學絕藝因無合適的學習之人,而失
之于世;蛞蛑粋鲀炔粋魍,而使許多精學絕藝得不到廣泛的傳揚,發揮不了其應有的作用。
這是十分可惜的。
雖然二千多年前的孔老圣人就創立了廣招弟子,聚眾傳學的教育方法,確立了“有教無
類”的教育思想,但保守的內傳舊習卻一直得不到徹底的根除。自己的兒孫,有時不見得正
合適接受家傳。若是能將花在自己子弟身上的心力,也同樣兼及一些有才而無良好環境的他
人子弟,也許將來成功的就是這些秉賦好的孩子。明代左光斗,召史可法拜見其夫人時說:
“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者,惟此生耳!奔词侨绱。
善不必由己出,種樹的未必乘涼。然而,看到樹苗卓然長成,有許多人在底下乘涼,不
也是很愉快的事嗎?孔夫子廣招門徒,傳道授業,其思想日傳日深,至二千多年而不衰不竭;
愈傳愈眾,傳之中華大地,傳之四海之內。真乃謂功德無量!自己思想有傳,還有什么比這
個更重要的呢?真所謂“成就人才,即是栽培弟子!
至于暴殄天物,浪費錢財,則必使兒孫貧困。暴殄天物,揮霍浪費之徒,必然是不思求
取,懶于經營之輩。坐吃山空,而不思創造積攢,金山銀山也會被吃空玩空。隋煬帝肆意揮
霍,暴殄天物,荒淫無度,偌大隋國十四年便斷之乎也。暴物之徒,豈能給兒孫留下財物?
再者,暴物之徒,必是思想腐壞、惡跡斑斑之輩。兒孫一旦染之惡習,承其壞行,再富之家,
又豈能經得代代兒孫糟踏?惡習相傳,其家道必敗,其子孫必苦。說天報有應無不可,說折
磨兒孫亦為實。
故有才之人,當育人子弟,使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于人有益,于社會有益,于自己的才
學思想的發展完善亦是極為有益的。不可獨占之,孤傳之。故有財之人,應當思物力維艱,
來之不易。既珍惜自己的血汗,又以善心德行教染兒孫,更以財物接濟窮人,積善以成圣人。
兒孫學之,便又善德相傳,家道也就永遠盛傳了。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