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34詩書與孝悌
士必以詩書為性命,
人須從孝悌立根基。
[述論]
“士以詩書為性命”,蓋言詩書之于士人,是極端重要的,是性命交關(guān)的大事。
士作為歷史上曾有的一個階層,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知識分子,曾經(jīng)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們是知識的化身,是知識的代表者。士之讀書是為仕,但為仕不是最終的目的。根本的目
的,在通過入仕而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fù),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xiàn)。士要為仕,則必須
讀書。無知為官,必是昏官。昏官當(dāng)?shù)溃厝毁O誤國家,為害人民。
要讀書,就必須以書為重,視書為命,否則就讀不好書。以書為命,就要摒棄一切私心
雜念,專心攻書,潛心研讀。讀書是十分清苦難為之事,耐不得寂寞,縱以聲色犬馬;守不
住清貧,沉湎酒色財氣,怎么能讀好書?
讀書在于知理,而知理則在于悟。滿腦子金錢地位,所思所想皆世俗名利,又能悟出什
么?故以書為命,首先必得心清神定,方讀得好書。以書為命,更應(yīng)讀書中之理,書中真道。
一書之言,人皆可讀。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圣賢詩書常被人解得支離破碎,乃
至君子以此為理,小人以此為據(jù),殺人越貨的盜賊亦從中找出滿嘴的仁義道德。
之所以如此,乃因圣賢之書被人誤解、曲解,書之真道被閹割!故以書為命,必以身心
性命體悟書中道理,方可得之真諦,感之原旨,不至誤之曲之。
以書為命,還應(yīng)知書以行。讀書在知理,知理在明道,明道在安身立命。既安身立命,
則應(yīng)善舉于世。讀書不行事,是為白讀,縱得滿腹經(jīng)綸亦與白癡無二。讀書修身是為行事
(齊家、治國、平天下),而行事之復(fù)雜艱難,自不待言;而要以書之正理去行事,則更是難
上加難。
若讀書是一回事,做事又是另一個樣子,此小人之讀書也。故以書為命,還應(yīng)執(zhí)書中之
理,行在理之事。雖難上加難,亦不后退半分,以身家性命捍衛(wèi)真理尊嚴(yán),如孔子所云:
“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人須從孝悌立根基”,意指孝悌是做人根本,不孝不悌便不是人矣。孝悌何以如此重
要?在家庭與中國社會之穩(wěn)定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古代中國,家族組織與國家行政組
織是一致的。所以,在家能孝悌者,在國則必能敬重君主、公卿。同時,由于對各種人的仁
愛都是由孝悌這種父子兄弟之愛推衍出來的,所以有子(孔子的學(xué)生)說:“君子務(wù)本,本立
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所謂孝就是“順事父母”,所謂悌就是“友于兄弟”。
能順事父母,則為人必不致違犯紀(jì),重恩而不背信;能友于兄弟,則為人必善于人處,
重義而不忘本。孝字推廣則為敬事一切可敬者;悌字推廣愛護(hù)一切可愛者。在家,連父母都
不事孝順,忘恩背德,在外則有何可能去敬奉他人?在家連兄弟都不友愛,失義忘本,在外
又怎么能與人善處?當(dāng)今之時,家庭乃社會細(xì)胞,家庭的穩(wěn)固和睦仍有著不可忽視的社會意
義,故孝悌于人依舊十分重要。做人由最基本的孝悌做起,自然能逐漸推廣到“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