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25懦弱與糊涂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
自謂予智,終是糊涂。
[述論]
甘愿受人欺侮的人,一定不是懦弱之士;自認為聰明的人,終究是糊涂之輩。
在人們看來,水總是柔順、弱小的:溫柔如水、落花流水、細水長流;石頭永遠是剛強
的代名詞:堅若磐石、以卵擊石、鐵心石腸等。但是,渺小溫柔的水珠,最終可以滴穿堅硬
的石板。水滴與石頭,孰弱孰強呢?
天下沒有甘愿受人欺侮的人。再懦弱的人,也還會在背后講上兩句氣話,在心理上尋找
一些阿Q式的平衡。而真正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人,除了白癡之外,大概只有胸懷大志的
人了。
韓信年少時好佩劍,一位市井少年見到韓信,說道:“你好帶刀劍,似勇而實怯。如是
真正勇敢,那就刺死我吧。否則,就由我胯下爬出。”經過一陣思忖之后,韓信真得就從這
位少年的胯下爬了過去。在世人看來,韓信的這種舉動實在是軟弱至極。然而,正是這個甘
受胯下之辱的韓信,日后輔佐那漢王劉邦平定天下,成為漢朝的開國功臣,位居淮陰侯,可
謂顯赫。此時,韓信之威猛、之功名,恐怕是當初這個市井少年做夢也沒有想到的。
《后漢書·孔稚傳》曰:“以天下為量者,不計細恥;以四海為任者,不顧小節。”真
正成大器之人,能夠忍耐別人難以忍耐的孤獨,能夠承受別人難以承受的打擊,而不露于言
表。在他們的心中,只常常鐫刻著遠大的奮斗目標。他們的所作所為,一舉一動,都是圍繞
著這個目標而進行的。
與市井之人的瓜葛糾紛,只能成為他們實現人生奮斗目標的障礙,有百害而無一利。因
此,他們把與世人之間的小恩小怨,早已置之度外了。這種胸襟,是何等的開闊。如果缺少
了這種氣度,那么句踐只能一輩子做吳王的奴隸,蘇秦也只能永遠做個普通的學生,劉邦也
就擺脫不了被項羽追殺宰割的命運,中國的歷史就要重新改寫了。
智和愚是相對立的。但是智與愚的外在表現,卻沒有什么明顯的界限。喜歡耍小聰明的
人,不見得能擁有多少智慧;而真正大智大慧者,卻往往會有被人們視為愚笨的舉動。美國
前總統哈里遜,小時候舉止木訥,反應遲鈍。一些大人發現他有點傻,就故意在地上扔下兩
枚硬幣,一枚一美元,一枚五美分,看他會撿起那一枚。
哈里遜撿起了那個五美分的,大人發現他果然有點傻,就興致勃勃地又扔了一次,而他
又一次撿了五美分。此后,人們經常這樣試他,他也就常常傻給人們看。有一天,一個好心
人告訴他:“好孩子,千萬別傻,你應該撿那個一美元,那個值錢。”而哈里遜微微一笑:
“不,如果我真的撿了一美元,他們就再也沒興趣扔錢給我了。”哈里遜的愚,可謂是大智
若愚。相比之下,戲弄哈里遜的人,實在看不出智在哪里。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一個人不可能沒有缺點。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過于自信,看不
到自己的糊涂之處。這樣,缺點只能永遠留給自己,不可能得到糾正;自以為聰明的人,往
往只刻意追究別人的短處,不注意觀察別人之長,喜歡以己之長比人之短,然后沾沾自喜,
最終只能害了自己。而自謂愚笨的人,往往比起那些自稱聰明的人要聰明得多。因為他們能
夠明察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日新月異,空前激增,一個
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識而成為無所不曉的通才。術業有專攻,再優秀的人,也只有在知識的
某一個領域有所建樹,而對其它領域的知識就知之不多、知之不深了。
所以,在知識爆炸的今天,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并能虛心向別
人學習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智者。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