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10正直與高華
正而過則迂,直而過則拙,故迂拙之人猶不失為正直;
高或入于虛,華或入于浮,而虛浮之士究難指為高華。
[述論]
不諳世情謂之迂,不通世故謂之拙。大凡那些迂拙之人,就是因為他們遇見的險惡少,
所以仍以赤子童心待人處事,毫無圓滑機巧的別種用心。然而,迂拙之人,雖然常被人冠以
木頭疙瘩、榆木腦袋、傻瓜愚夫的種種不雅之名,但他們常懷有善良之念和正直之心,他們
不肯為了圓滑應世和老于世故而泯滅自己的天性和善心。他們以自己的誠摯與厚樸,向世人
闡釋了“正直”二字的真正內涵,不惜為自己掛上拙君迂夫的名號。
中國傳統的處世之道中,夾雜著一種圓滑的精義,被人稱之為“玩”。大約就是只要黃
河水不到我腳下流淌,炸彈不落在我頭上,什么是非曲直,什么美丑真假,概與本人無關。
更為甚者,甚至會循循勸誘你——如果你遇見了不平之事、不善之舉,萬不可挺身而出,不
要伸張正義。否則,事情會牽連到你的頭上來,教你跳進黃河洗不清;如果你遇見有人被冤
枉、被誣陷,即使明知他是正人君子,也萬萬不可挺身而為其解釋或分辨。否則,就會被人
說是他的親戚,或得了他的賄賂;如果那人恰好是女性,就更會有花邊式的緋聞穢言向你飛
來;如果那人有些名氣和權力,那你便被認為是黨羽和走狗。
所以,就有了“樹倒猢猻散”、“墻倒眾人推”的說法,就是教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即便事有關己,也可以裝聾作啞,甚或不惜背信棄義。這種人雖然處世為人圓滑機巧,但終
究不會被人引為知已諍友。因為圓通得太過,把處心以善、待人以誠、處事以公的正心誠意
都拋至九霄云外去了,難免以老奸巨滑、老辣無恥而為人唾棄,為人不齒。如此以來,倒不
如做一個迂拙之人為好。迂則迂矣,卻不失其直;拙則拙罷,卻不失其正。有正有直,方可
為人。
做人不僅要正直,而且要樸實。就是要面對現實,正確估價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不尚浮
華,不揣妄念,善于做踏實勤勉的努力,而不可急于事功、貪戀華美虛浮的外表。非常之人,
非常之事,非常之功,世上雖有,但多在于自然天成而不必妄求。強求易燥,燥則易折。
《論語》上講,“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狂者常抱非常之情意,狷者多守持平常之
心境。
一個人不難有美麗的夢幻;不難有高遠的志向,不難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但最難的是
能終生守持一個平常之心,以踏實、勤勉、持正、厚樸的人格質料來鋪就自己漫長的人生之
路。“平學”,首先是一種扎實,要甘于寂寞,不為浮華的外物而迷惑自己的本性;其次是
一種跋涉,就是要克制、忍耐而不自棄。
做平常人,為平常事,居平常心,選擇一條平常的路踏踏實實走到盡頭,并不是一種退
避和妥協。一個平常的耕耘者比起建功立業的勇士,可能會顯得有點缺乏大志和熱情,但承
認一己的有限而又不自棄,在有限中燃盡自己,畢竟遠離了狂燥和虛妄。當所有的虛飾與浮
華被雨打風吹去之后,樸實的清流毅然會永存千古,而使人們終將發出源自心靈的感嘆與贊
美!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