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03濟人與欺我
但患我不肯濟人,休患我不能濟人;
須使人不忍欺我,勿使人不敢欺我。
[論述]
濟人助人乃傳統美德,德行之舉。然則世俗之人多有見危不救者,見貧不扶者。問之,
對曰:“能力有限,力不從心。”果真如此嗎?非也,而只在有無真心助人、有無善心濟人
罷了。
君不見報端有載:某日有人落水,圍觀甚眾,但無人相救。落水人之老祖母呼號:
“求求你們救救我的孫兒吧!”
一人發問:“多少錢?”
“五十!”
“太少!誰拿身家性命當兒戲?”
“一百!”
“不夠!”
“二百!”
“差不多。”接著,便是“撲通”一聲,有人下水救人──撈錢去了。
是他所不能嗎?非也,是在無心。好在此類事實在不算多,無心之人終究少。助人濟
人,也全在一個“心”字。如果真的有心救助他人,并不怕自己能力不夠,因為沒有一個人
是真正毫無能力的。只要有心,任何事情一定可以略盡綿薄的。大部分人說自己沒有能力助
人,總歸一句話,還是沒有心罷了。
有人為自己的前程、個人私事,不惜請客、送禮、行賄,不惜借錢買路。可是,要讓他
資助貧困,則萬萬不能。其不可謂無心,有的是私己之心,而無助人之心。用心有錯,不在
地方。把我們善良的心意分一些給別人吧,只要有真心,總可幫助別人一把。有錢的出錢,
有力的出力,哪怕是一聲親切的問候,也可以帶給別人一些溫馨。
人人之間自應不當互相欺騙,互相傾軋。可是總有一些不善之徒要欺負別人,何以對之?
常人所用者,就是使自己厲害起來,使自己強大起來,最好能握有權力━━最好是生殺大權。
誰敢欺負我,我就還以顏色,甚至加倍懲之,這樣別人就不敢欺負自己了。
長此以往,人必相互爭斗,相互疾惡。世風之悍矣兇矣,哪得半點仁愛之心?是故,人
有善心,不獨對于善人有善,即使是對有過之人,心地不善之徒,亦當報之以善。用自己善
良的品德、愛人的真心去感化別人,使之“不忍欺我”。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要能使大家
都不忍欺負任何人,不僅是我而已。
這就需要大家,特別是領導者,要倡導善良淳樸的社會風氣。所謂“道之以政,齊之以
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講的也是這個道理。當今社會注重利
益驅動,但并不是利之所在,即義之所在。絕不可見利忘義,干出欺詐別人的惡劣勾當。
求利不可害人,維護自己正當利益也不可施惡于人。既求利,也取之有道;既護己,也
全人有方。與其讓人懼怕你,還不如讓人敬重你;與其以威勢刑名來壓制人,還不如以美德
來感化人。讓他們自內心發出親善別人的好意,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祥和。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