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01格言與規箴
多記先正格言,胸中方有主宰;
閑看他人行事,眼前即是規箴。
[述論]
物轉星移,大浪淘沙。人類文明包括先賢的警語格言的可利用性,也必然會隨著時代環
境的變遷,而有所增減。凡能夠經久不衰、流傳至今者,就充分證明了它的旺盛的生命力,
不因時光的流逝而改其色,變其味;不因政治制度,社會背景的變更而磨滅其光,淹沒其價
值。政治是人的政治,社會是人的社會。
只要人還是這個世界的主宰,就不可能與歷史豁然割開。相反,作為一個民族文化的一
部分,先賢的警語格言既是對人事的深刻反省,也是對世事的相對正確的總結概括。只要本
著“取精去粗,去偽存真”、“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古為今用”的態度,先賢的格言
不但可以重放光輝,而且還可以為我們的處世做人、成事立業以有益的幫助。
“盡信書,不如無書。”提倡繼承古人的文化遺產,并不是要求我們不求甚解地囫圇吞
棗。正確的心態,應該是慧眼識珠。運用自己的大腦去分析判斷,對先賢的格言多加咀嚼,
變他人的格言為自己的智慧。這樣,才能不斷豐富自己,提高自己處世的能力,不至于臨變
而驚,不知所措;或不識真偽,遭人蒙蔽。
不學則愚,不思則惘。由于學寡識淺,胸無主宰而上當受騙的事例,是不勝枚舉的。先
賢的格言規箴,正是用來誨人以道,攻除偏失,防患未然的智慧之藥石。學習并牢記它,就
會為我們取舍事物、判定是非以有益的指導。
生活實踐是最好的導師。“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鄙顚嵺`如火如荼,
豐富多彩。先賢的格言雖說可以給我們以啟示,但生活卻更能為我們提供更多更新的思考。
每個時代都有其自身特征,都會出現許多新生事物,僅僅局限于先賢的格言是不夠的。
生活之樹常青,生活在這個時代就要密切關注這個時代的發展變化,從變化發展中有所
發現,有所覺悟,有所提高。無視前人的智慧結晶,一味強調“不行而知,不見而明”,是
唯心的;而不顧社會的前進,置身于格言規箴之中,事事以之為規矩,則是一種僵化教條,
無異于刻舟求劍。
“他山之石,可以攻己之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世界上的許多事情,我們不
可能也不必要事事躬親。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我們善于學習,不恥下問,善于發現別人的
長處,就可以把別人的教訓作為自己的教訓,把他人的成功經驗作為自己立業成事的航標燈
塔。所謂“君子善假于物”,說的就是要求人們不但敢于,而且善于站在他人的肩膀上,來
實現自己的宏志偉業。在科學的攀登中是如此,在社會進步中是如此,在個人提高中也是如
此。
先賢的警語格言應多記善察;深究生活,充分利用生活強化自己的智慧,也是至關重要
的。只有把二者融為一體,才能睿智明目,才是最可寶貴的的態度。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