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094自奉與處世
自奉必減幾分方好,
處世能退一步為高。
[述論]
"儉約眩素"和"奢侈淫逸","自甘退讓"與"爭強好勝",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處世態度。其結果也必定是迥然相異的。
孔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寧固。"對自己過于奢侈,過于"珍愛",往往會失去生命活力,使人不思振作和進取。在歷史上,由奢侈招致敗亡的事例實在很多。因此,歷代許多有識之士,無不反對奢侈。他們不但自己謹守儉約,而且以此要求家人和子女奉行不易。曹操身為帝王,不但自己日常用具儉樸,而且還兩次禁止家人在室內薰香,不許他們養成鋪張習慣。
奢侈并不僅僅指那種動輒耗費成千上萬的現象,更多地表現為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排場和過度的花費。正因為奢侈更多地表現在日常生活里,所以前人很注重防微杜漸,并時常提醒自己在"享受上減幾分方好"。自古以來,那些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并不看重物質享受上的滿足,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自我人格的完善和精神世界的充實上。
司馬光的《訓儉示康》,就教子儉約。先敘述了自己一向不喜歡華靡,對物質生活素來淡泊,秉德守操,不附污流。并且列舉了許多前賢的真知灼見和正反兩方面的例子,來教誨兒子。司馬光不僅有言傳,而且還有身教。在他的影響下,其子司馬康在生活上秉承美德,自甘素儉,終能守父之成。
"忍一下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與人相處,要謙和禮讓,淡泊名利。只有寬闊的胸襟、博大的情懷,才能贏得友誼,增進團結。古人云:"量小失眾友,度大集群明。"只有度量博大,才能解人之難,釋人之迷,揚人之長,諒人之短,從而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人樂于親近。而胸襟偏狹者則往往因為嫉人之賢,妒人之能,譏人之短,揚人之過,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排斥力,使人避而遠之。
自奉上的"減幾分"和處事上的"退一步",同成事上的"增幾分"、"進一步"是密切相關的。《萊根譚》中說:"人生減省一分,便超脫一分。"這種超脫,不僅會帶來許多精神上的愉悅快樂,而且會贏得事業上的進取之路和成功之果。人生在世,并非田園般寧靜的生活,而是一個喧鬧而又躁動的世界。有俗語云:
宦海無邊,官場如履薄冰;
金錢無情,商場猶如戰場;
欲望無度,情場猶如游戲;
功名無量,文場猶如黑市。
還應該再加上一句:
人事紛繁,糾纏猶如天網。
在這樣的時境中,如若不能超脫,那就只能被淹沒。
也就是說,如若不能在自奉上減幾分,就不可能有心理上的平衡,情志上的爽悅,也就不能在事業上有所造就;如若不能在處世上退一步,那就必定會陷入世俗的塵網中,而不能抽身自拔,也就不可能在修身立業上有所進步。人生的理想,也就會落入俗流,成為悲嘆。因此,欲以實現人生的理想,那就應悟得"以減求增","以退為進"的人生哲理。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