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091化人之事與勸善之方
為鄉鄰解紛爭,使得和好如初,即化人之事也;
為世俗談因果,使知報應不爽,亦勸善之方也。
[述論]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睦鄰友好,就能一派祥和,實在是很重要的事情。肉食者未必不能遠謀,俗人也能盡其所能,為鄰里排解糾紛,教化他們懂得道理。古人尚知"唇亡齒寒",何況歷史的車輪壓碎了許多陳腐的東西,我們更應該感悟和營造"秦晉之好"所帶來的歡樂、祥和的氛圍。
鄰里之間,就像頰骨和牙床的關系一樣,密不可分。如何在磨擦中碰撞出心靈相通、情感真摯的火花,這里蘊含著許多道理和智慧。首先要寬恕別人,反省自己。"推己為之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不能錙銖必較,讓一步則海闊天空。就像百川大海能夠容納涓涓細流一樣,用寬廣的胸襟包容一切可容之事,即便鄰居是鐵石心腸,也會在菩提樹下幡然悔悟的。的確,彼此之間能幸運地聚在一起,實屬緣份。我們何不珍惜這上蒼的安排,共頂一方藍天,共享一派歡樂呢。
其次,不要無端生疑。自家的斧子丟了,就猜測是鄰居偷去了。于是乎,鄰居的一舉一動都像個賊,你的心里也憋悶難忍,則便指桑罵槐;而當在自家的床頭下發現斧子靜臥其中時,又笑逐顏開,自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于是乎,左看右看,鄰居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以赤子之心待人,至關重要。"赤子"是真誠的代名詞。小孩子是赤子,他們很少有痛苦和煩惱,至多認為他的小伙伴拿去了他的一塊積木。片刻之后,又化干戈為玉帛,相好如故。
人與人之間,最怕的是猜忌而形成成見。鄰里之間,低頭不見抬頭見。如此下去,簡直會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對方的門關重了,咳嗽的聲音大了點,洗衣服的水流了過來,都會成為你生氣的源泉。與其如此,不如保持一份愉悅的心情,真誠待人,永遠讓天涯之人眷念比鄰,莫要形成"比鄰若天涯"的僵持局面。
再者,為人不可自私、刻薄。人的煩惱、迷惑,多半是把"我"字看得太重了,恨不得囊括所有利益。其實,在你得到的同時,已經失去了許多昂貴的東西。你得到了金錢,也許失去了榮譽;你得到了一線寸土,卻失去了相望一言的鄰居。
相反,"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你付出了汗水,得到的將是滿園春色。和鄰居相處,不能唯恐自己吃虧。如果廉價的物質可以化解矛盾、增進友誼,何不犧牲玉帛呢?昭君出塞,失去的是漣漣淚水,得到的是架通大漠孤城親情的民族之橋。難道這不更為重要嗎?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正如種什么瓜,結什么果一樣,善惡都是有報應的。因此,我們要勉力行善,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