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088氣質與形跡
有生資,不加學力,氣質究難化也;
慎大德,不矜細行,形跡終可疑也。
[述論]
人有天賦的資質,而不加以學習,就不可能使氣質品格從根本上得到改造和轉化;只在大的行為上謹慎,而不注意小節,也終不能夠取信于人。
人的本性是善、是惡,姑且不論。但人的品行具有可塑性,這是毋庸置疑的。正如一塊玉,如果精心琢磨,會變得光潤美好;然而,若不加以琢磨,它頂多也不過是一塊石頭,終究不能成為玉器,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同理,一個人具有了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但如果后天不努力,加之環境惡劣復雜,人同樣會變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
近年來,新聞界所披露的"被狼撫養的孩子有狼性","被猴撫養的孩子有猴性"。足以說明,人的天性生資并無多大區別,就看努力與否。明朝皇帝朱元璋出身貧寒,曾放過牛,種過田,要過飯,做過和尚,在民間度過了二十四年顛沛流離、饑寒交迫的生活。投奔紅巾軍后,竟憑著自己的努力,從小親兵一步步上升為控制半壁江山的吳王,又在戰場上度過了十六年出生入死的戎馬生涯。
明朝建立后,他事必躬親,勤奮好學,居安慮危,處治思亂。他每思得一事,就順手寫在紙上,縫在衣服上。事情記多了,掛得滿身都是,上朝時一一都要處理了當,因而又做了三十一年的農民皇帝。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皇帝夢是做不圓的。
人不可為當皇帝而努力,但要為事業而發憤,要為成就和貢獻而盡力。倘若只有良好的天資,而后天不肯努力,則久而久之,良好的天資便被銹蝕,可發掘的潛力亦被埋沒,應有的事業與成就便會成為泡影。因而,生性聰穎而不努力,何如生性愚笨而努力有為呢?
人僅在大行為上而謹慎,卻在細微的行為上不加注意,則仍然不能讓人信任。相反,還會讓人懷疑不置。有道是,由小見大,"窺一斑而知全豹"。有時,小節正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真正流露,如果小節屢屢有誤,也就足以表明此人劣跡斑斑,需要調養生性。
隨著現代人對文明程度要求的日益迫切,考察一個人,不僅看他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政治表現,還要看他在完成任務、履行職責等大的方面的所作所為,還要看他在為人處事、自身修養以及在生活、作風等"小節"方面的具體表現。人要做到"大事不糊涂",又要做到"細行不疏忽",唯此才能成就大事,完善人生。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